《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

时间:2025-07-08 10:38:24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1

一、预设目标: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四、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五、机动:

摘抄好句子。

叶老师的建议:

因为我不熟悉这篇课文,所以我的建议可能不对。我是凭着你的教案猜课文内容的,呵呵老师厉害吧?

1、可以把课题教学和整体感知及第一段的学习结合起来。从提问入手,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读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2

[教学内容]

《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要通过读课文,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1自然段的发现与第2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设计理念]

鄂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是以“发现”为话题组织材料的。《金色的草地》被编人这个单元,编者的意图也旨在让学生从小男孩由偶然的无意发现到主动去观察、发现的行为中受到启示,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现欲,从而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实践身边的科学。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课和本单元编排的特点,我应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读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设计本课,力图通过围绕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性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受到启发教育,达成学习目标,并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释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品读感悟第1自然段内容;指导书写部分生字“色、草、片、变”。)

一、创境引新,激趣导入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相机课件出示:一片蒲公英开放变成金黄色的画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让我们打开书带着对草地的赞美和喜爱,自由读这课第1自然段。

2、设疑激趣:这片草地不仅美,还很有趣呢!小男孩发现什么有趣呢?想不想知道?让我们赶快读读第2自然段吧!

二、自主探究,读悟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相机(在背景图上)板书:早上绿色

中午金色

傍晚绿色

3、课件出示早、中、晚草地颜色变化的三个句子,自主读悟。

(1)谁来读读早上草地变化的句子?让老师能听出小男孩喜欢观察、善于发现。

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中午、傍晚草地颜色又是怎么变化的'?自由读读吧!

(3)谁又愿意读读中午、傍晚草地变化的句子?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指几名学生读,相机评比读,读出蒲公英的神奇,再挑战读。

(4)老师和男、女生合作读这三个句子。

4、课件出示草地颜色随时间变化的画面,学生观察后,自由畅谈感受。‘

5、质疑: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归纳问题 ……此处隐藏8674个字……

(1)观看录像,生感受。

(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的情景。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图中两个孩子分别是谁?

(2)介绍有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3、那一天,“我”去钓鱼,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从而“我”对蒲公英地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样说恰当吗?为什么?

四、汇报成果

1、分小组汇报。

2、全班汇报。

3、拓展活动。(双休日活动)

五、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绿色的草地

快乐

开合

金绿

色色

蒲公英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10

教学目标:

1、读出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读出画面中蕴藏的情感,了解“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2、唤醒儿童对自然的亲密感,并引导儿童用心观察自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一个美丽的名字——蒲公英。

了解蒲公英的成长过程图。

读课题,念一念作者的姓名。

二、整体感知,读出文章所描绘的画面。

1、学生展示朗读,一人读一小节。

2、作家普里什文说过这样一句话——

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文字画了一些什么呢?自己再读读,然后跟你的同桌聊一聊,请看要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幅画说一说,这幅画上画了一些什么?想一想文中的哪几小节写了这幅画。给这幅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取出的画面名称。

三、读活画面,体会画面中的情感。

好玩的花

1、刚才我们在文字中找出了画面,现在我们要读好这些画面。邵老师有个建议,要想把画面读得活灵活现,就要先找出藏在画里面的心思和情感。

这是题为“玩蒲公英”的画,自己在心里读一读,体会体会。

2、这里所说的“蒲公英盛开”其实指的是——

3、这画里面藏着“我”和哥哥的哪些想法呢?我们来看一看哥俩玩蒲公英的情景。

指导朗读。

4、此时,文中的我对蒲公英的印象如何?(板书 随便玩玩)一个小孩子很轻松的口气,女生一起读一读。

好看的花

1、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草地上第一个开花的就是蒲公英。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2、这画面中藏着“我”怎样的情感呢?(喜欢 赞美)把这样的喜欢、赞美读出来。

3、这就是窗前的那一片草地。出示。

刚才有同学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样的金色,这样的亮黄,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满眼都是,是一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看到这满眼的金色,普里什文会说——谢廖沙会说——谁见了都会说——

会变的花

1、出示第5小节的第一部分,谁来读一读。

“我”发现了什么?(草地的颜色是会变化的) 当时的我,会是怎样的心情?(惊奇 好奇)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

2、草地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呢?出示第5小节的后部分。你来读。在这里,普里什文用了一个非常可爱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3、出示图片,现在你们知道草地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了吧。看着图谁来说一说。

4、引导发现其中的变化,勾画变化的过程图。

4、出示变化过程图,引读。

5、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遇到红色的`字体加上我们的手掌动作。

6、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万花筒。出示图片,了解向日葵、晚饭花的变化,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写一写他的变化,最好能用上一个可爱的比喻,把它跟我们小孩子联系起来。

7、文中的“我”发现草地会变色的秘密后,从那天起,蒲公英就成了他最感兴趣的一种花儿。(板书 最感兴趣)从这句话中,你又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8、现在请大家再来看一看整篇文章,把这几幅图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是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感悟文字背后的眼神。

1、透过《金色的草地》,你看到了普里什文有一双怎样的眼睛?

讲述:普里什文的故事。

2、出示:普里什文说:“我笔写出来的是大自然,而心中想着的却是人。”

为什么选这篇《金色的草地》?

前一段时间,我读普里什文的作品,觉得这个人的语言很特别,干净,透亮,我喜欢一切干净的文字。于是,就找他的《孩子们和野鸭子》这本书来读,看到《金色的草地》,读到最后一句:从那天起,蒲公英就成了我们最感兴趣的一种花儿,因为它们跟我们孩子一同睡觉,一同起来。发现这样的句子简单,却有意味,他是超出了一般的拟人的手法的,有的作品看起来是把花草当作人来写,骨子里却是一种矫情,是一些小情怀。而普里什文的作品,能够让你听到大地的心跳。在他的眼里,一片树叶,一朵雪花,一只小鸟,跟我们人一样具备生命的神奇。

在普里什文的笔下,大自然的日历就是他的心灵日历。他曾说,他的写作就是要为后人留下一份关于心灵的遗嘱。于是,我希望能将普里什文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的文字给孩子的心灵供氧,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份心灵的嘱托。

这节课,我预想的目标是:

1、让孩子把文字读成画面,并且揣摩画面中的情感,从而把画面读活,读好,读出味道。

在普里什文的一篇随笔《猎取幸福》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我天生不是一位文学家,而是一位风景画家。”在课堂上,对于他的这段话,我也有呈现。由此,我想到关于写景散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构建画面的能力。

另外,有人说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散文贵在“有我”,有作者的情感在里面。比起小说,散文更是一种真实的记叙。想起三毛生前写给贾平凹的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昨日翻看您的“自选集”,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时里有些惊吓。原先看您的小说,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挡,我轻轻地翻了数页。合上了书,有些想退的感觉。散文是那么直接,更明显的真诚,令人不舍一下子进入作者的家园。——三毛

三毛的这段话,我读了,就一直记在心里。我觉得什么“形散神聚”并不能概括散文的特点,散文最本质的东西是它的真诚性。有了真诚,散文才能打动读者。所以,我决定这节课就带领孩子读出画面,读出画面中的情感。让孩子在课堂中感觉到:心中有情眼中才有景。

2、唤醒孩子对自然的亲密感。在当今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当孩子的心灵被更多的灰色的钢筋水泥所遮挡的时候,我希望孩子能将这份金黄这份灿烂收藏在内心。希望这样的乐趣和浪漫不要从童年生活中消失。我更希望他们今天这节课后,再次面对一朵花、一棵树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