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随笔

时间:2025-07-02 23:42:21
小学语文随笔15篇

小学语文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随笔1

屈指算来,从教已20多年了,猛一回头,觉得什么也没留下,大脑一片空白。静下心来,仔细回味,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

今年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学期初,我看了成绩单,不看不要紧,一看下了不小的一跳,这个班后进生太多了,尤其是有两个学生三科加起来还不够一百分,搭档曾和我说,我算看透了,咱们这一年算是白干了,我苦笑了一下,心里暗想,怎么会呢?话是这么说,真正实践起来可真不容易。

因为两个孩子从一年级基础就差,慢慢越来越落后,我千方百计地找原因,两个孩子都吃小餐桌,其中这个男生遵守纪律还很差,作业经常交不上来,下课追跑打闹现象很严重,于是课余时间我就多接近他,和他拉家常,问问他家里几口人,他总是连一句完整的话都不会说,我没有不耐烦,而是耐心地听着,久而久之,他觉得老师没有瞧不起他,反而很愿意和我说一些话。我还发现班上很多同学瞧不起他,于是我就找到他周围的同学和他们说,学习差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大家在一起是缘分,我们要帮助他,我给他派了一个各方面很优秀的学生和他同桌。果然从其中的8分到期末的23分,他自己高兴,我很高兴,全班都很高兴。现在只要发现他有一点进步,我也不放过,在班上表扬他,他越来越努力了。说实在的一个当老师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己教的学生有进步了。

通过我的观察了解,我班的这个女生她比较老实,平时一句话也不说,不论上课下课她总爱坐在位上发呆。我就从侧面打听她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她家离学校较远,平时住在小餐桌,父母根本不管她,因为成绩太差,同学们都疏远她,正当我苦思冥想,用什么办法鼓励她的时候,机会来了,在一次以“展示自我”为主题的班会上,她唱了一首歌,除去声音小点,还真不错,我带头鼓起了掌,随之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我发现她的脸红了,顺势我又表扬了她,我发现她很不好意思。从此之后她变了,变的爱笑了,爱和同学交流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通过对这两个孩子的教育,自己也得到了很多,我觉得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小学语文随笔2

记得有一本书上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因为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终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师生之间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而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用看、聊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内心世界、爱好和语言.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语言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两种方法,让我对每个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我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也从不把自己当成老师,而是以一个大朋友、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去真诚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也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距离感,愿意跟你说真心话,愿意让你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我将这种了解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就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师生的配合也就非常地的默契,从而完成了教学目的。比如跳绳活动,当学生看到老师也参与到他们之中,他们的积极性也就极大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动地、创造性地活动起来,有的跳花样、有的双人跳、有的编成小组跳追人,而我这时候也下放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探讨其它的花样,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顺利地就完成了,而且常常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由于我的这种真心相对,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既缩小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从容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小学语文随笔3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随笔4

卢梭有句经典的话叫‘天性为是’。就是说,孩子适合怎样的发展是由他的天性决定的。教育是高度个性化的工作,必须配合每位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智能组型,帮助学生逐步地了解自己内在的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为此,就有了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故事大王马珍妮

我们坚持每天“班级共读”、“日有所诵”以及学生的“自读”以及家庭的“亲子共读”,学生 ……此处隐藏9098个字……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例如,孩子这样自我评价:“我觉得我读‘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读得好,我特别注意读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么自信。”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

但是,朗读训练时,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我想,这永远是我得课堂上要努力克服的一大难题。

小学语文随笔14

最近,学生的随笔中都出现了我的身影。每当批阅“我自己”时,我总是要细细地读到每一句话,心情很紧张,我的孩子会写些什么呢?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不知是奉承还是拍马屁,我的学生把我写得都让我有点难为情了。我不禁要问自己:我有那么好吗?我没有那么好。我的白头发很大原因不是为他们愁的,我疲倦的面容也不是为他们而操劳的,我的腰酸背痛也不是为他们而累的……

随着年龄地增长,我的肝火不旺了,而多的是耐心和温柔。这一点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变化,我已经脱去了年轻那会的冲动和焦躁,面对我现在的`学生,我真的是由衷地喜欢。不管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我都一视同仁。但我还没有做到真正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尤其是让我很放心的、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我可能真的关心太少了,而相对调皮的、成绩不理想的,我与他们的交流就多一点,关爱也多一点。而我在他们的眼中仍是很关心他们的,看到他们这样写,我很惭愧。

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的期望,我要好好地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小学语文随笔15

去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听了3节课,收获颇多。这3节都是语文课,一节试卷讲评,一节是小学三年级的《曼谷的小象》,一节是让我击节赞赏的《小石潭记》

试卷讲评,最需要下功夫。最起码要知道测试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补救措施如何。如果简单地拿着试卷,再与学生一起对遍答案,强调一些要点,意义不大,学生的收获也寥寥。我在点评这节课时说,我听课时感觉无聊,就把自己设想成各类学生。如果我是优生,老师讲解的内容我大多都会,谁有耐心一遍遍地听那些婆婆妈妈呢?如果我是差生,老师强调要求记住的知识我仍然不会,粗略地听三遍和听四遍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我是中等生,我肯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屑再顾,对做错了的题目格外关注,为什么不能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让我学习“不会的内容”呢?

一人难称百人意。一讲到底的课堂,站在讲台上的纵是神仙,也难免听讲的小鬼打盹。

如果利用对子,解决掉最基本的字词;利用小组,筛选出有疑难的问题;再带着问题或讨教,或质疑,或展示──精力还会流失吗?如果教师的点拨把握住火候,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提纲挈领,简明扼要,那讲解的语言就像久旱迎来的甘霖,饥渴的学生会不喜欢吗?再如,利用小组对抗,引入竞争机制,让B层出题考C层,由A层做裁判,谁都不闲着,谁都有事做,谁都做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这样的课堂,还会有学生厌学吗?

这些道理很简单,只是落实起来有些麻烦。再说小学的课。

我对小学教学很陌生,听的课也不多,但我发现小学生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一点儿也不比中学生差。他们是那么守规矩,那么爱表扬,那么好挑逗,语文老师干吗把课件做得那么死,干吗非得把学生的答案引导得和你的电脑预设的一致?我承认这位老师教学基本功特扎实,教学用语规范、流利、清晰、洪亮,仪态大方,板书美观。流程的安排和时间的掌控,如流水线大生产一样,有条有理,一丝不乱,布置完作业,下课铃响起。这是位年轻的'老师,表现得却那么老道,这让我感到传统课堂的可怕。

我没有评课,只是心里想,孩子们那么爱表演课本剧,一半当演员,另一半来点评,然后对调,都参与进来,效果会怎样?教师别肢解课文,把那些词语连线题去掉,换成让学生交流读书笔记,让学生展示自己发现或创作的精美语句,效果又会怎样?语文不就是听说读写吗?只要听得尽兴、说得得体、读得投入、写得酣畅就是最好的课堂呀!

当然,用传统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节好课。而在我眼里,真正的好课是第三节。

上课铃响后,师生问好。一位学生登台演讲,另两名学生谈听后感,用时约3分钟。

师导入新课(其实是第二课时),出示目标。黑板上挂出9张画,画的内容都是“小石潭记”,作者是各组集体创作。各个组的学生代表依次登台,诠释作画意图,讲解意象物趣。讲得很得意,听者很开心。一组说,这片空白就是水(太干净了,无色无味,所以我们什么都不画),鱼嘛,皆若空游无所依……二组说,既然不可知其源,所以,我们用“犬牙”挡住了溪水……三组说,我们设心有灵犀奖,我说“鱼”,同学们要找出课文中含鱼的句子(学生们欢快极了)……四组说,我们的水是蓝的,因为蓝天倒映,鱼躺在石头底下了,所以看不到……五组说,我们添了颗红太阳,日薄西山,象征柳宗元的心境(另一生反驳,说作者很淡定,遭贬了还有心情游山玩水)……六组说,我们全用暗色,显得凄凉、寂静,与作者被贬的心境吻合……七组说,我们只画了一排篁竹,里边的风景请大家尽情想象……八组说,我觉得我画得最棒,因为你们都看不懂,就反复看反复看,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九组说,我们用色很鲜艳,花红柳绿,想反衬作者心境的凄凉……

师板书,点评角度:1.客观景物,2.主观感情。

学生再度质疑、答辩、展示。读课文,谈体会,写心得。每个学生都很专注,认真,脸上洋溢着开心的微笑。

一学生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我欣赏红太阳那幅画,这叫“以乐景写哀情”。生鼓掌,师点评,“说得真好!大学问家王国维有这样一句话,‘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意思是说,外界的景物受心理的影响。比如,我们高兴时,看到鸟儿为你歌唱,花儿为你弯腰;而你郁闷时,看什么都不顺眼,遇到小石子,也想踢得远远的。是这样吗?”

生谈体会,并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提到的景物:竹、水、树、石、蔓、鱼……

师在“水”上画了个圈,在“主观感情”后补了个“忧伤”──过渡到下一环节。“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片小石潭还保存着柳宗元参观时的风貌,现在某旅游公司要开发,请你拟写广告词,招揽游客。数分钟后,学生自主到黑板上书写:

1.快乐时,到小石潭看绿竹清水;悲伤时,到小石潭赏落日欢鱼。

2.休提天上瑶池,足比人间西湖。

3.桂林山水甲天下,石潭山水赛桂林。

4.莫说石潭不美,此乃人间仙境。

5.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

6.谭闲有竹春常在,山静无人水自流。

7.要啥广告呀,我就是柳宗元,喂!我的粉丝在哪里?

8.借问文宗何处寻,导游遥指小石潭。

9.这潭溪水,已为你流淌了千年!

……

下课了,学生还想展示自己的创作,陪我听课的三位校领导也感觉余味无穷,这就是好课呀!这位老师整节课,讲的时间没超过5分钟。

《小学语文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