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⑴ 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
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
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韵文的韵律感,感知成语,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他言简易骇,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成语,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借助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成语,激起阅读、积累成语的兴趣,并能在阅读和交流中,悟出生活的哲理。生字时,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认识字形。朗读课文,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把知道的文中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掌握知识,启迪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2、听示范朗读。
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1、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2、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2、自己读,然后抢答。
二、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7个生字:
寸 落 补 拔 功 助 取 所
小组内读生字。
2、识记字形: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3、书写生字:
⑴ 小组内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边评议边写。
4、巩固生字:
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评 ……此处隐藏21952个字……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
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参考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教学设计方案15知识与能力:加强朗读,整体感知, 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阅读为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中外著名建筑物独特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2、通过诵读领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自己体会、欣赏,边读边点评,作较为深入的赏析。
难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左右)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3)积累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
1、出示学习提纲
(1)、《天坛》一文说明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
(2)、《古罗马斗技场》一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斗技场的哪几部分?斗技场的用途是什么?
(3)、《昆明的花街》一文“花街”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花街?
(4)、《苏州小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这一特点的?
2、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1):天坛圜丘。
相对独立而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天坛遥遥对峙,建筑奇特古怪”。
帝王祭天。
“九”在我国古代数字中代表“多”与“大”的含义,旧时以“九五之尊”喻天子。
(2):正门→(即中间的拱门,斗技场的.进出口)→
拱门下的拱廊→(安置马车;角斗士休息;关闭猛兽)→石阶→(观众座位)→梯级→(道路)。
用途:是古罗马供人娱乐的场所,也是奴隶角斗士流血牺牲的地方。
(3):特点:“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花潮”。
诗句:
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
“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
(4)特点:整洁幽深,曲折多变,春意浓郁,充满诗意。
①从触觉上感知“整洁”:
“春天没有灰沙,夏月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
②从视觉上感知幽深:
“高高的院墙”,“爬满了长春藤,紫藤”。
③借助听觉描绘景观:
“这里,那里传出织机的响声……”。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
比较《天坛》和《古罗马斗技场》两文,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左右)
六、教师小结(1分钟)
自主备课
记录
自主备课
记录
教研活动
记录
教研活动
记录
板书
设计
天坛圜丘: 帝王祭天。
古罗马斗技场: 娱乐的场所,也是奴隶角斗士流血牺牲的地方。
昆明的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花潮”。
苏州小巷:整洁幽深,曲折多变,春意浓郁,充满诗意。
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