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时间:2025-07-08 21:50:2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1

阅读是最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也是能够直接让学生体会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多读多背,但这样学生阅读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要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们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缓慢[1].

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虽然我国的新课标要求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活力,但有些语文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营造,而在课堂上说了很多与教学并无太大关系的铺垫,让学生难以分清主次,教学内容本末倒置,忽略了优化教学和整合知识的目的。

其次,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课本为依据写教案,有的教师甚至直接挪用现成的教学方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案难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新课改明确提出要脱离课本,只把课本当成参考,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来创新一套适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方法。但是,仍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备课写教案,教学方式缺乏操作性和观察性。

再次,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课堂阅读效率的教学策略,单一的讲解模式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而且不能制定一些与阅读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目标偏离。同时,有很多教师未能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以自己为中心,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降低,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措施。

要解决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创新出一套切实可行,适合学生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策略,并且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整合阅读教学的课本目标和课堂实际目标,明确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2].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教材中的阅读内容,研究各个单元课文之间的潜在联系,找准阅读课文要把握的方向及与现实的结合点,准确找出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之前,需要从文章的单元出发,了解这个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与课文作比较,找一些课文中有可能漏掉的点,添加到教案里,同时教师要在教案中详细标明课文的重点段落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将阅读课文中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价值目标相结合,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阅读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道德观念,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

其次,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主导优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传统的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在讲新课时,都是教师示范阅读,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照本宣科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没有很好地的理解和体会课文的真正内容,只知道一味地背诵。这样枯燥的内容无法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常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难以提高。教师应先将课文理解透彻,然后通过调节语调语气来朗诵,让学生明白什么地方是作者思想情感比较强烈的地方,什么地方是作者比较轻描淡写的地方,这样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阅读,就会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王昌龄的古诗《出塞》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们介绍王昌龄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王昌龄大多是写战争感怀和边塞风光,教师在交代清楚背景以后,要通过自己的朗诵,让学生知道哪里是诗人情绪的重点,哪里是诗人的风景描写等,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的'意境[3].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利用创设情境模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附带产生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课文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并且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的阅读。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听结合的模式,对课文进行一个全面的补充,例如,阅读课文《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桂林的山水景色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立体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与课文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历史情境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课文之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要对小学生进行两个基础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重点段落,从重点段落中找到重点句子,从而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学生拓宽视野,并且让学生掌握熟练的阅读技能,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课堂时间毕竟只有四十多分钟,不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利用好课外拓展阅读,可以与课堂上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衔接阅读,并且丰富学生们的阅读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写作时也能够拥有更多的素材和语言使用方式。

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活动,如阅读大赛,让学生们推荐自己觉得有用的书给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读的书多。又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对一本书的讲座活动,收集学生的意见,讲一讲学生们喜欢读的书,然后让学生写一写读这本书的读后感。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写作的方式展示出学生们的阅读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们推荐优秀的图书进行阅读,例如《优秀童话故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通过这些读物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阅读的学习,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结语。

我国的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以及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更加有效地教学。教师应该明确教材与学生需求,制定一个明确的、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良好的引导,应用多媒体创设一些有利于阅读教学的情境模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此外,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并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书刊。这样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翠霞。浅谈家长对小学低年级孩子实施的“亲子阅读”有效性策略[J].教师,20xx(10):75-77.

[2] 夏天“.读”中悟出人生味---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摭谈[J].陕西教育,20xx(10):27.

< ……此处隐藏22162个字……要恰当,富有科学性

所谓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研究重点。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一项系统考虑诸教学要素,总体上择优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因素选择教学方法,应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创造性地进行运用,从而得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生成的智慧处理是高效的保障

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中的目标和程序。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但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生成而迷失了方向。

总之,品读众多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品味那些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们相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肯下功夫,不断反思,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有生命力,一定会奏出“高效”的最强音!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15

【摘 要】许多教师觉得小学语文教学太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上课时总想把所有内容都包括了,都教给学生。其实,这是一种对语文教学的误解。我们都知道每一节有一个重点,如果我们平均使用力量,那还有什么重点而言。这样叫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不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语文本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吸引学生的学科,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获微”的状况,许多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一门枯燥无味的课。拿阅读教学来说,内容多而杂,有的老师驾驭不了,有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怕漏掉了一个考点,什么都想教给学生,结果偏偏事与愿违,没有重点,学生也讨厌。这就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熏陶也大打折扣。那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深入钻研教材

新课改中提出要我们灵活运用教材,但语文教材仍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是我们语文课教学内容的载体,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此为基础。我们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那就得在课前多花工夫,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我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我们自己的学生对这些内容能接受多少,在那些问题上会遇到理解困难等等。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精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运用多种方法

高效的课堂是怎样的?就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那什么是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个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总体的原则上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就是最佳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我们都知道:人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身体的各个机能是最好的,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大脑的反应了。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自主性,更有利于知识生成。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运用自己生动的语言、精心设计的课件、选取的音乐等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中,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

  (二)组织小学合作学习。现在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课堂上老师们常用的一种创新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能使其陷入为讨论而讨论的境地。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课堂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问的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的理念。

(四)合理巧妙的布置作业。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布置一些拓展题还可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提高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努力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一个好教师可以影响一批学生,当然这个教师得用自己的独特风格来吸引学生。所以,要在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丰富的知识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深厚的语文功底犹如源源不断的泉水,时时充盈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一位充满文化气息、妙语连珠的语文教师总是让学生如坐春风。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感情充沛。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感情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金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要满腔热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它不仅仅是要我们在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