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双、梁、设、计、架、代”6个生字;理解:著名、桥梁、设计、架设、立志、争气、结实、美观等词语意思。
2、会用“著名、立志”练习说话
3、体会“茅以升爷爷立志为人民争气”的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难点:
理解“著名、立志”等词的意思并会运用,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背诵好句子。
二、揭题:
你知道我们国家哪些有名的桥吗?它们都是由什么材
料造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27课也是介绍桥的,它又介绍了
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听录音:
听准字间,并思考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课文告诉我们钱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志家茅以升
爷爷在5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那时,我们很贫穷、很落后,
但茅升爷爷和造桥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我们的钱塘江上
架起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的钱江大桥。
四、初读课文。
1、这课文生字词很多,不容易读通,读懂,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想想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示所有生字词,自由读。
②同桌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
③指名读生字词卡片,即时评议。
2、指名分节读课文。(把机会给中下生)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一段,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①结合插图理解“两用双层”。
②“第一座”说明以前从来没有过,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③“著名”什么意思?你能用“著名”说一句话吗?理解“桥梁、、设计”
④50多年前,能建造这么一座大桥,我觉得是非常地了不起,你觉得呢?指导朗读这一节。
⑤自由读一遍,指名读,评议后再指名读。
⑥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学习课文第2段。
师:茅以升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造这样一座大桥的?
1、男女分读这一段的两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2、“立志”什么意思?茅以升立下了什么志愿?
结合插图理解“结实、美观、现代化”
3、茅以升为什么要立下这么个伟大的志愿?
4、读一读第一句,回答“那时候”指什么时候?
5、师: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茅以升不仅造桥技术高,而且具有一颗爱国这心,为人争气。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你有什么志向吗?请你用“立志”说一句话。
6、:
我们都少年有志,很好,我相信等我们长大了,不仅可以造 成更另结实美观、更现代化的大桥,做成更多连外国人也无法完成的事。让世界都知道我们人是通行的。
茅以升造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许许多多困难,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使钱江大桥架设在我国的钱塘江上。这些内容,我们下一堂课再学。
七、这堂课我们还要学会田字格中上面的六个生字。
1、你能任选其中的一个生字,扩三个词语吗?
2、指导写“梁”
3、质疑:学了一、二节。你不有什么不理解的吗?或者说,你还有什么想法?
八、课堂。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茅以升设计建造
↓
让钱江大桥冲志来 (替人争气)
↑
结实、美观、现代化
课后评析:
这堂课整体效果不错,能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处理教村。整
小学语文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三、学生分析
只知一分钟很短,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懂得“分秘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应该是一件很轻松,也很感兴趣的事。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很长)
2、小结: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2、分组讨论: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①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②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 ……此处隐藏5640个字……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妈会教给你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呢?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卡片,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3.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三、找规律识字
1.出示熟字“漂、飘、完、园、直、扁”,读一读。
2.同时出示 “漂 、飘”,你发现了什么?
去掉偏旁就是“票”,念piao,这种去掉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方法叫“减一减”的`方法。
3. 那么我们给一个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就叫“加一加”的方法。(直+木=植)
4. 请学生自己看语文书,认记生字。(可以小组合作)
5. 用生字卡片检查。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认记其它的生字。
四、 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自由读,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不同。
如“张”字。
3.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举例 楼老师 楼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
3.熟读背诵《鞋》。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 小组合作读,请小组长检测。
4.各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启发学生想象:大大小小的鞋之间会说些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4.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5.自由背诵小诗《鞋》。
6.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课时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家做个家务事吗?
2.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一
1.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注意?
2.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a.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b.小组内表演。
c.上台表演。
d.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e.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二)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1.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2.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3.全班交流。
(三)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该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1.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被子、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2.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3.在队中进行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励一朵小红花。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理解“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4.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哓岚的资料和诗句。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
3.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五、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 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 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