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5-08-27 12:31:0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⑴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⑵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⑵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⑴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⑵小组交流。

2、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此处隐藏19454个字……们朗读思考韩愈说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

同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推敲”的含义,认识到贾岛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关键词句。我们都知道,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引导学生抓住“一边……一边……”、“吟哦”、“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入迷的样子。

2、用表演促理解。文章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贾岛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除了做好上面的第1点外,我还让学生参与表演,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当贾岛,其他同学出点子,想细节,把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推门、敲门的动作表演到位。为了把贾岛当时入神的样子演好,学生练得特别认真,甚至有的同学甘愿做贾岛的毛驴。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课堂变得情趣盎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2、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读诗,学习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由读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理解古诗:

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学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

3、指名诵读,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

五、指导背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1、认知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俺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身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俺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身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安排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⒈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⒉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⒊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⒈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