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学数学

时间:2025-08-29 01:18:21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小学数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1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是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可见,培养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和经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健康心理素质是何等重要,作为英语尤其需要用爱心激励学生在英语文化世界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

恰如其分的表扬、满怀希望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出一方充满和谐、感情融洽的空间。“发学豆与抽奖”是我这一学期教学过程中最快乐,最甜蜜的时刻。学豆是一起作业上通过努力得来的奖励,孩子可以用积攒的学豆进行礼品兑换。有一次,班级里的一些同学换来了一些定制的书签、足球、鼠标垫,其他同学特别羡慕。后来连续两个月很多同学兑换了礼品,大家对于兑换的热情逐渐高涨。有一天,有孩子发现学豆奖励没有以前的多了,而且礼品需要的学豆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对于网络作业的兴趣也逐渐减淡。但,网络作业是预习功课的好帮手,可以减轻教师很多课堂教学压力。于是,我决定把老师的金币兑换成学豆奖励给各位同学,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对礼品兑换的需求,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刚开始只要是完成网络作业就奖励。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是否把学豆奖励与课堂教学管理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开始了尝试,为了让我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在小组活动体验集体荣誉感;在课堂纪律上能够自我克制积极表现;在作业上实现自我约束,独立、主动、工整地完成;在知识过关上能够积极主动完成。我把我的教学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每一类进行分值量化体现,通过表现每周一评比,作业每月一积分的方式进行整体评价。每周评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第一名奖励学豆,最后一名多一项基础作业。作业一月一总结,根据星级数量进行学豆兑换。制度实施的.第一个星期,孩子们热情高涨,每天追在老师后面问如何能得到更多的学豆。上课纪律、课堂表现、课后过关、作业质量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就这样,慢慢地实施了下去,后来很多老师进班听课后说“你上课全班同学都听得很认真,都积极主动表现”,我笑着说“这里面有小秘密”。一个学期后这个班的英语成绩从原来第三名上升到了第一名。后来,我又把它与英语上的各项活动、比赛、名次进行组合,孩子们在努力争取中得到了进步,在玩耍中形成了习惯和约束能力。

但,一个好的方法得并不能永久有效。一起作业只适合预习,新课结束后就无法继续通过一起作业来进行奖励。复习阶段刚开始,我发现很多孩子已经不再关注学豆和礼品兑换。于是,有大胆宣布,奖励学豆变成积分抽奖,每周五上课前抽奖。孩子们一听抽奖特别高兴,好一阵子欢呼。我们决定,每组第一名抽,组长、班长、服务班级干部每周都可以抽,周五当节课积分最高的也可以抽。大家都很期待第一次,为了后面能够有持续激发力。我决定第一周奖品一定要有诱惑力。第一次抽奖的周四下午,我自掏腰包准备了很多礼品,吃的、喝的、玩的、学习用具等。当周五第一个孩子抽出一大包锅巴时,全班都“哇”的一声。因为,学校不允许带零食,这是老师奖励的,可以大胆的吃。后面每当一个孩子抽出奖品时,大家都会很惊讶很羡慕。课后,孩子们都不敢相信老师会这么大方,都积极追着问下周是否抽奖。从那一刻,周五成了我们班的“幸福日”。第二次抽奖时,一个孩子抽到了一块一毛钱的橡皮,全班都笑他手气臭。这时,李文朝举起手里的橡皮说“只要是老师掏腰包,一毛钱的东西都是宝贝”,然后一脸骄傲的跑下了讲堂。

的确,积极的评价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肯定学生为学习成绩所付出的努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进心和自尊心,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非常有效。看到获奖时他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看到他们一天天的进步,我更高兴!

这些物质是对学生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学习的激励和鞭策!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2

每到新的学年,中心小学的各个教学班都要新增不少生源,特别是中、高年级要集中全镇大部分村小、及教学点的学生,这种中、高年级集中办学方式在农村乡镇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现今计划生育抓得好,生源少,这种办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优化化教学资源,体现教育的均衡性。

可这件好事却让中心小学的教师非常头痛,关键原因还是村小的教学质量差,并班后这部分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就拿这两天并到我班的7个学生来说吧:开学第一天,感觉到自己还没有进入到教学的状态,学生似乎也还没有从假期不回过神来,于是就找来上学期的试卷让学生订正。在发放试卷的过程中,我也浏览了一下刚转来的学生的成绩:最高分70分,最低分31分,平均分不足50分,比我班原来的平均成绩少了十几分,简直不可思议。

可经过两天的接触,和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我发现这7个学生中除了两个学生学习新知识慢一点外,其他几个能完全跟上班上中等学生的水平,特别是有几个课堂上特别投入,如此表现,不可能学不好呀,这又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一,村小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村小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一般的.教师都不愿意去,即使勉强派去任教,教师也是走马灯似的更换,而能在哪里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这部分人一般都是民师出生,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素养。民师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产物,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有些是教师甚至是父子两代人的老师,虽然时代不同,但这些老教师还是秉承着过去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如今的教学相比几十年来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所沿用的还是过去的老一套。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3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随笔:后进生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时又成了人们喊的口号。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一两名学生后进转先进绝非易事。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

今年我教二年级,天真的孩子们是那么无暇。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哭了,她说明天不来上学了。我惊讶的说:“是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孩回答说:“不知道,我问她她不肯说。”于是我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从后面的座位调到了 ……此处隐藏8896个字……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13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是《卡》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育随笔小学数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