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在这节加法中有一部分是让孩子自学的内容,发现孩子们根本就不会自学,看书的时候不知道看什么,看见有空的地方就往上写,不懂得观察,不懂得提问,不会提问,也发现不了问题。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就要锻炼学生的看书能力,先教孩子们怎样看书,看什么,从哪看,不懂的地方就要提问。锻炼孩子提问题的能力,只有会提问题才有创新才有发展。还要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有的.孩子会计算,并且计算的非常的'准确,但是当你让他说的时候他就不知道怎样表达,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怎样去做,这样还有助于让孩子理解算理。
在进位加法的时候发现孩子有不进位的情况,还有少部分同学各位出现0的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写,在做题的时候要提醒孩子认真仔细。做完题后进行检查。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2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复习学生已有长方体的知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学生观察,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指名边摸边说长方体有6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可以看到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有学生说,可以看到1个面,有学生说,可以看到2个面,有学生说,可以看到3个面。
想一想:根据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长方体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根据上述发现画长方体的直观图。
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时,也只画3个面。老师边画边说:
先画一个长方形,表示长方体的前面,再在长方形的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表示长方体的上面,最后怎样画就能使这个图形看上去像长方体了呢?
学生补充:在长方形的右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画成的图形看上去就是一个长方体。
最后回顾画长方体直观图的方法与顺序,沟通实物与直观图的联系。
4.认识长方体面的特征。
想一想1: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是不是形状都相同?
学生观察老师出示的长方体实物,发现不是6个面形状都相同。
想一想2:有没有面形状相同?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前面和后面形状相同
上面和下面形状相同
左面和右面形状相同
想一想3:前面和后面从位置上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用“相对”来描述前面和后面的位置关系。
迁移:那么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关系?学生说,也是相对关系。
左面和右面呢?
学生说,左面和右面是相对的两个面。
引导概括:根据上面和下面是相对的两个面,左面和右面是相对的两个面,前面和后面是相对的两个面,可以得出长方体中什么样的'
面形状相同?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5.认识长方体棱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棱
借助长方体实物,指出长方体的面与面相交于一条线,这条线叫做长方体的棱。
(2)想一想:长方体有几条棱?
学生说,有12条棱。
是不是12条棱呢?
要检验。
怎样检验?
数一数。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论,我们在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互相补充,得到数的时候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学生回忆以前数数的经历,认为按顺序数,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
指名代表所有同学在老师出示的长方体实物上边比划边数,验证猜测“长方体有12条棱”是对的。
(3)探究棱的长度特征
想一想1:是不是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都相等?
答案比较明显,不是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想一想2:有没有棱长度相等?哪些棱长度相等?
指名边指边数。
发现这个长方体每次都有4条棱长度相等。
所以可以把长方体的12条棱根据长度关系分成几组?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分成3组,每组4条棱,这4条棱长度相等。
(4)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把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一组是长方体的长,一组是长方体的宽,还有一组就是长方体的高。
最后在长方体的直观图上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并延伸思考:如果这个长方体长是10厘米,那么哪几条棱长度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那么哪几条棱长是8厘米?高也同样要找一找。
6.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的三条棱相交与一点,这一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数完反馈:长方体有8个顶点。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判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为什么?
板书这个立体图形12条棱的长度,分别是11.5厘米、11.5厘米、11.5厘米、11.5厘米、9.5厘米、9.5厘米、9.5厘米、9.5厘米、9.5厘米、9.5厘米、9.5厘米、9.5厘米。
学生根据棱的长度判断这个立体图形不是正方体,是长方体。因为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所有学生认识正方体棱的特征。
2.认识正方体面的特征
观察正方体模型,
一想:正方体的面有么特征?
学生口答:正方体的6个面形状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3.认识正方体顶点的特征
学生自己数一数,发现正方体有8个顶点。
三、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沟通两种立体图形的联系
1.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
(1)有什么相同?
都有6个面。
(2)有什么不同?
长方体相对的面形状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形状都相同。
长方体的面中有长方形,正方体的面全是正方形。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
(1)有什么相同?
都有12条棱。
(2)有什么不同?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此处隐藏11332个字……时候我总是不断地鼓励,并不时地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告诉他们如果这样下去,肯定能学好,只要他们愿意学,一有空就来找我,我都会教他们。上课了,两个孩子高兴地走了。
今天早上,我正在“游”饭碗,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喊声:老师好。一个月来,这个孩子可是第一次叫我,当时我真的很激动,连忙问道:想不想做题,她马上转过身跑到教室里拿来作业本。又经过一个早晨的辅导,这两个孩子进步都挺大:一个已经能慢慢跟上教学节奏,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是非常慢的,另一个也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了;经过两天亲密接触,两个孩子和我不再陌生,愿意与我交往,这才是主要的。
思考一:虽然我不太认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我认为只要教师肯付出,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通过接触这两个孩子,如果他们基础能好一些,我也有耐心一些,相信他们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思考二:这两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出去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没有文化,在家中,他们只能供给孩子们最简单的吃穿,至于教育方面,只能靠天收,特别是有些年龄偏大些的长辈,家庭教育简直就是空白。其实在我们学校,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有近四分之一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出去打工,这一现状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长期跟随老人,缺乏教育,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差,给教育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早期的智力启蒙教育和学习期间必要的家长监督,不少都成了学习上的“钉子户”。看到这种情况,每次家长会我都不会放弃向家长灌输挣钱重要,孩子也重要的思想,可家长们看到的是都眼前的利益,孩子成才与否那是今后的事情,现在还不着急。我估计,今后相当长的的一段时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会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块心病。
思考三:孩子们的心理也有一杆秤,你亲近他,他也能亲近你。有了亲近,他将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就拿今天的例子来说吧,过去的一个月,我也没有少教过他们,可就是吃力不讨好,可我一旦改变了方式,孩子们就会主动找到我,有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习效果显著就明显不一样。如果我能坚持一个月,这两个孩子肯定会有不小的进步,但愿能坚持吧!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4这节课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导学提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觉自己学得的知识能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我还特别注意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在该节课里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因为时间的把握的不好,学生在做图的过程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后面的概括也没有时间,学生中一些问题还没有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几个学生还是出现了制图不完整,所表达的语言都是不全面,不够准确的。其实学生的表达也说明了学生对于该过程的掌握还是不太稳固。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5教学目标:
1、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明确数学课和数学作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通过讲故事,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本学期学习任务
请你看一看数学课本的目录,再来向大家介绍本书的内容,你能行吗?试一试吧。 了解本册课本学习内容。
二、介绍本学科的相关要求
问题1: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爱护书本?
(一)学习用品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放在左上角。
2、书本要包皮,不乱涂、乱划、乱写。
3、作业用铅笔写。
问题2:课堂上注意哪些纪律?在教师办公室注意哪些纪律?
(二)学习纪律
1、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慎言慎行)
2、积极发言,声音响亮,表达完整。
3、老师讲话时看老师,老师写字时看黑板。
4、预备铃响后马上回座位静候老师到来。
5、上课迟到或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6、做作业独立完成。
问题3:做作业应注意些什么?
(三)家庭作业要求
1、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订正要重新写,不得在原题上改;在练习册上可以直接订正,但要换一种颜色的笔。
3、答题用铅笔,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4、班级姓名按照要求写在指定地方。
5、连线要用直尺,画图要用铅笔和直尺。
6、当天作业当天订正。全对直接交组长,有错订正经老师批改后交组长。
7、每天的家庭作业必须要家长检查后签字并写上完成情况。
(四)课堂作业的要求
1、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认真书写,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3、做完一题空一行。
4、有错当天及时订正,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5、用铅笔写作业。
6、凡是请假的同学,来校之后立即补作业并及时上交。
三、听故事悟道理——介绍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桶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桶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桶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 重要的还在钓技。
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下面王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1、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当学习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退缩不要抱怨,相信自己会渐渐好起来的。
2、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一定要积极的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回忆的知识,如果错了或不知道了看看课本。
3、数学预习不能少。数学听不懂的重要原因就是上新课时前边学过的知识还没有弄懂或者旧知识已被遗忘了。而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准备,从而让学生能主动的听课,能带着问题听课。
4、听课要专注。人只有在专注时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5、课后复习要及时。课堂上学会了的知识,课后还会忘记,有时很快就忘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巩固所学知识,复习的方法是先看课本,然后再做习题,而做完作业后,归纳知识点和方法。
6、周末复习很重要。到周末,有必要对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四、全课小结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班所有学生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