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8 12:30:27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幽默风趣的细节描写。

2、感受“男子汉”自主自立、刚强坦城的精神品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为什么呀?因为妈妈疼我们、爱我们。确实,这个世界没有母亲、没有女人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父亲、没有男人也是不堪设想的。没有男子汉,人类将无法延续下去,女人也将无法生存。那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家的男子汉》。

二、整体感知:

1、解题:题目中的“我”是指谁?“男子汉”又是指谁?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再放投影。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是作家王愿坚和茹志鹃的女儿。王愿坚的代表作品有小说《七根火柴》《党费》等,茹志鹃的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

王安忆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流逝》《小鲍庄》《锦绣谷之恋》《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等,另有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69届初中生》《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达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她的早期作品多侧重于感情的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

(2)“男子汉”是指姐姐家的孩子,即小姨侄。

(3)作者写了小姨侄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

从出生到四岁。

2、师生互动,解读文本。不一定面面俱到,能大致梳理课文内容即可。

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1)开头部分:交代给写作对象,写孩子的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其与“我”的关系。

(2)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他吃饭极有滋味。

②补写吃青菜一事,风趣幽默。

③“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三刻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难安静下来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兴趣之浓厚。

④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不简单了),但毕竟还是吃的诱惑力来得大。

⑤这一段写一个孩子、一个男孩子的特点。

所有的细节描写都体现了小男孩率真的性格特点。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李老师之所以能爱生如子、以生为友,就是因为他有一颗不灭的率真的童心。而这些又是我们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高贵品质!

(3)他对父亲的崇拜

①写他帮妈妈攻击爸爸,是男孩子的天性,体现他男子汉同情弱者的品质。丝毫不妨碍他对爸爸的崇拜。

②写他认为爸爸无所不能,表现了一个离开父母的孩子想得到父亲有力臂膀支撑的一种想像。

③结尾处真实地再现了孩子对爸爸的深切思念。

(4)他对独立的要求

①走路时,从他那挣扎的状态中,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之坚决,“男人”的性格初见端倪。

②去买山楂片时,我本想帮他的,却使他失去了一次自己锻炼的机会,因而他显得“沮丧”。

③对去换橘子水的独立性和狂热性,是一种要满足成功感的外在表现,表现小男孩越来越想与成人一样享受独立做事的满足,流露出作者的关爱赞赏之情。

④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可拓展一些内容。引导:每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接受风雨的洗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呢!

(5)他的眼泪

①写“他”男儿有泪不轻弹,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刚强,但这种刚强又有别于成年人。

②“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这是他由来信想起了在上海时的生活,到了动情处竭力掩饰自己的泪水,可见他是一个坚强的男孩子。

③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亦是大丈夫!这一部分表现“他”的刚强,“一条男子汉”的形象已经显现。

(6)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①只是觉得好玩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

②“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表现他作为一个男孩子、一个男人、一条男子汉的刚强、成熟。

③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他的沉着。

(7)结尾部分

开头一句总结上文,点题。一个“这”字,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内容。抒发自己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这一类孩子的关爱之情。(从其观察的细致、长期上可看出)

三、拓展延伸:

(1)0—4岁的一个小男孩,他的生活中肯定不会有什么豪言壮语或有什么惊天壮举,感动我们的只是那些真真实实的一个个生活细节。

小结引伸:在日常生活中或写文章时,细节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的良好效果。不是很多人都在说“细节决定成败”嘛!那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怎样才能描写好细节呢?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要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选用典型细节。

2、细致观察事物。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我们共同生活半年多时间了,大家能说一说老师或同学们身上的某个言行举止方面的细节吗?让学生随机地说一说。

(1)作者为什么把这样一位四岁的.小男孩称为男子汉?

归纳一下课文中的“男子汉”所具有的品质。有志不在年高,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性别的限制,只要具备这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完成板书并小结)

(2)你知道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眼里的男子汉是什么样子的吗?

金钱、权力、相貌、身份、 ……此处隐藏13250个字……望坚决,同时抓住我心情的变化体会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爱。

▲学生辩论,探讨人物形象

⒈通过对三部分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小男孩具有爽气、执着、帮助弱小、向往独立的性格,那么他算不算男子汉?出示:

辩题:小男孩算不算男子汉?

要求: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⑵用文中事实证明观点

⑶注意语言简要、连贯。

⒉学生辩论。

⒊师小结:

有志不在年高,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只有具备一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作者笔下的男子汉以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一个男子汉的。可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渐渐萌芽出了男子汉所具有的意志、品质。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一个小男子汉。同时,“男子汉”这个词语的运用也使课文增加了童趣和幽默感,也寄寓了作者对男孩的期望。

说明: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整体出发,整篇阅读,统中有分,分中有整,在对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之后帮助学生对全文进行一个把握;帮助学生学会复述文中描写的故事,达成本单元简要复述的单元目标训练要求。在指导学生复述时提醒学生抓住要点信息,但要与简要概括有所区别。同时,拓宽对“男子汉”一词的理解,它是作者观察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之后而产生的“理解”和“爱”,更是寄寓作家对小男孩的期望和祝愿。

四、小结拓展,情感升华

⒈引读最后两节,出示最后一句话,质疑。

⒉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对男孩子们的期望。

一方面表现作者对男孩子们的希望,希望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早日具备男子汉独立、刚强、成熟的特点;另一方面她是对家长的呼吁,希望家长们不要太娇惯和束缚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健康成长!

⒊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中你认为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说说“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⒋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写几个小标题。

说明:

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不少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通过回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库,建立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男子汉形象更为具体饱满和深远。同时,力图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习作家抓典型事例,列小标题的写作方式,真正学以致用。

板书: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男孩)

他对食物感兴趣 执着

他对父亲很崇拜 帮助弱小

他对独立有要求 渴望独立

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地长吧!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4、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6、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嗫嚅、倔强、有力、胆怯、沮丧、轮廓、风靡、恍惚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要求:能找出各种描写对应的句子。

3、文中“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小心”一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明确:(“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准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现了“他”在提问时的这种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态和神情。)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

②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爸妈拌嘴时总是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又总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

②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空虚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