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到韶山写作背景

时间:2025-07-28 10:38:53
七律到韶山写作背景

七律到韶山写作背景

【拓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诗意。

2、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1、韶山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直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毛泽东就是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93年12月20日,主席的铜像被运送到韶山,铜像揭幕时,红绸缓缓飘下时,奇迹出现了!天空竟出现日月共明,满山的杜鹃花也竞香开放。这表明毛主席的光辉与日月争辉。

2、乘势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景你心里是何感受?假如你在这样的情景中会是什么心情?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去看看毛主席的这首到韶山写了什么。

二、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诗意。

(1)把诗读得正确、流利。

(2)结全自己的课前预习,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诗,品味探究

1、学习题目和前两句诗。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1)读诗句:范读、个别自读。

(2)画出生字,小组研究学字的方法。

(3)汇报并学习生字。

(4)解释这两句诗的大意,并指导朗读。

2、学习后两句诗。

(1)指名读诗。

(2)指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指导朗读。

四、指导读,引起共鸣

作者在写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哪句诗是说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感情?反复诵读一下,再齐读此诗。

五、课堂练习作业

收集一些关于革命气概的诗句。

《七律到韶山写作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