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5 19:58:32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

1.重视等式性质的再理解,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是教材在代数知识上的最大改革。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代数知识,这些代数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相关的代数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与以往的教材中用四则混合运算中各部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2.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提高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这部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练习卡

学生准备 课堂练习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简易方程)

师:同学们请打开教材看一看第五单元的内容,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形成知识网络,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回顾知识,巩固提高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完成教材113页3题(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2)填空。

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剩(  )本。

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  )岁。

③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师:用字母表示数,简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判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

②a的平方等于2个a相加。(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

2.复习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判断。

①4+x>9是方程。(  )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  )

③x+5=4×5是方程。(  )

④x=4是方程2x-3=5的解。(  )

(3)完成教材113页3题(2)。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效率。

3.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113页3题(3)。

①学生审题后同桌交流等量关系式。

②根据等量关系式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③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10.2-5x=2.2    3(x+5)=24

5.6x-3.8=1.82×1.5+6x=33

600÷(15-x)=200x÷6-2.5=1.1

(3)列方程解决问题。

①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9人上车,现在车上有21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②小明是5月份出生的,他今年年龄的'3倍加上7正好是5月份的总天数。小明今年多少岁?

③学校买回来3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90元,足球每个22元,篮球每个多少元?

④学校买10套桌椅共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⑤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且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⑥油桶里有一些油,用去20千克,用去的比剩下的油的4倍还多2千克,油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旨在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整体“1”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分数单位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通过动手量一量纸条的活动,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如“量一量”“填一填”等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后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测量中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借助填写分数墙活动,概括、总结分数单位的意义。

参与数学活动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好手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纸条

学生准备 教材附页3中图1的纸条 剪刀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吗?(课件出示图形:)

预设 生: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xx。

师:结合图形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比大。

生2:里有2个。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么多有关分 ……此处隐藏19918个字……

生5:9.52765276…

生6:这个数的'小数部分有4个数字重复出现也是循环小数吗?

……

师: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小数部分分别从哪一位开始有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

引导学生发现:循环小数中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同学们在自己举例中,不断交流、争辩,对循环小数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完善,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课堂中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索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基于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举循环小数的例子,并就所举的例子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更清晰、完善的认识循环小数。)

5.自学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法。

学生看书第16页的“你知道吗”,自学循环节及小数的简便写法。

6.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师:对于循环小数我们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24.3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24.33…≈24.33,0.8548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854…≈0.85。

师:那么现在你们能知道谁爬得快吗?

生:蜗牛慢,蜘蛛快。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0.666…??????1.48383…?????4.2525??????0.1875875…

2.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8??4÷3???10÷9??2÷4???14.2÷11???0.4÷9??1÷7??5÷6

3.猎豹是动物中的短跑冠军,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时,照这样的速度它平均每分钟能奔跑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本质特征的理解和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循环小数有了那些认识?

五、布置作业:

第16页的2、3题。

六、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像24.33…、1.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

24.3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24.33…≈24.33

0.8548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854…≈0.85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

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既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又能使学生从中学习通分的相关知识。通分也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它是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是指定数的同分母分数题目的进一步发展。学习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公分母及找出原分数的分子、分母需要扩大的倍数。因此,在学习通分时,应先明确通分的思路,再准确地掌握通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数学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情境图,明确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标出教学楼、操场和宿舍楼的面积分别占校园面积的,和,并出示教材83页第一个问题。

师:题中要求什么?(求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师: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和谁大)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和谁大谁小,从而求出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结合例题,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践探究,学习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观察和,找出这两个分数的'特点。(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2、质疑:运用以前学习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小组讨论后汇报:运用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3、探究和哪个分数大。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整理各小组的比较方法。

方法一:画图比较法,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方法二: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因为=,=,>,所以>。

方法三: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因为=,>,所以>。

师:有的同学用画图比较法直观、形象地比较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的同学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分子或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出了和的大小。你们都能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真棒!

(3)判断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师:通过上面的比较,说一说谁的占地面积大。

(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母、分子均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给予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能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

⊙探究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1、明确通分的意义。

师:观察方法二,这两个分数是根据什么转化成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在利用分数基本性质转化的过程中,分数的大小变不变?(不变)

师: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2、明确通分的方法。

师:将和进行通分,是以什么作分母?(以和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师:试一试,能用7和6的公倍数作分母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

学生讨论后得出:可以用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作分母。

师:你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喜欢用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3、试一试。

师:你能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宿舍楼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吗?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通分的方法)

预设生1:通分时,可以用6和10的公倍数作分母。

生2:可以用6和10的最小公倍数30作分母,因为=,=,<,所以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演练、讨论,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

⊙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和和和

2、甲、乙二人安装同一种机床,甲安装3台用4时,乙安装5台用6时。谁安装得快?

3、在>>中,()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