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5 03:10:24
绘本教学设计

绘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绘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绘本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细节,懂的要关心同伴的需要。

2、为故事主人公设计一套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画图用品。2、幼儿对动物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解读封面,导入故事。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看看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呀?

2、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呀?这里的搬可能会是搬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3、出示图片:长颈鹿和鳄鱼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谁能告诉大家?

二、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

1、师你们认为他们会选择住进谁的家里?

2、观察图片(鳄鱼先生搬到长颈鹿家)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应该没问题了吧?它们在大房子里到底生活的怎么样,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分组讨论,设计房屋。

1、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你认为他们是不是从此抛弃了对方,各回各家,不在一起生活了?不分开的话它们应该怎么办?

2、幼儿4人一组讨论,什么样的房子才能适合他们居住。

3、如果请你为他们设计一套屋子,你要画出哪些细节?

4、为他们画一套适合他们的房子,并填上颜色。

四、延伸

分享交流

反思:

《搬过来搬过去》是一个绘本的教学内容,通过高大的长颈鹿和矮小的鳄鱼这对好朋友想生活在一起而引发的的一系列的问题。从这个活动的'两条目标上来看,即包含了能力的目标,也体现出了情感等方面的目标,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制定是比较适切的。 实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活动的开始我从对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比较,让孩子们了解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明显差别。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去思考"长颈鹿和鳄鱼能生活在一起吗?"这个问题,我们班级的孩子很多都认为他们是不能生活在一起的,因为孩子们觉得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身高差距实在是太明显了。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而是他们继续欣赏故事,感受遇到困难要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放弃的道理。之后的观察理解,欣赏故事的环节,主要是和孩子一起观察画面。了解他们为了生活在一起,两次搬家,遇到了哪些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几个重点的问题。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让孩子一步一步递进的去讨论这三个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积极发言,为鳄鱼和长颈鹿预见困难、解决困难。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设计伟大的计划。和孩子共同梳理了他们遇到的四个问题之后,请孩子帮助他们设计伟大的计划,解决这四个问题。这个环节我针对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人人都设计的方法。鼓励我班平时胆小的孩子也尝试清楚表达。在解决之后进行展示时,我觉得还能做的更好的就是给孩子进行归类,整合一个归类摆放的意识。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去完成了我的目标。

绘本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数学绘本《时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实际与客观事实使学生理解时间的特性。

2. 通过观察时针、分针走的关系使学生知道1时=60分,认识几时几分。

3. 通过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 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时间的特性,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钟表,能够正确的读出时间。

教具学具:绘本,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由宇宙奥秘引入时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太阳、地球??)第一缕光来到世界是哪一天?难道早在这个世界产生之前第一缕光就流向了我们吗?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想)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时间的奥秘。(板书:时间)

【设计意图】 [以探索科学奥秘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的特性。

师:出示绘本图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时间是早晨、中午、晚上这样重复的。

预设二:我们是按照四季,过了春夏秋冬,要再过春夏秋冬。

总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只是因为太阳每天升起,而这种自然的'反复特性,使我们感到时间是“循环的”。

媒体出示课件,教师提问:时间是不是像这样一会长,一会短?

师:虽然我们在玩的开心时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无聊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实际上时间的长度是固定的,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感觉有时长、有时短。

师:瞧,这是什么?(PPT展示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人们为什么发明钟呢?

师:为了让时间不能随着性子变长变短,人们就发明了钟表。

2. 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师: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座位的同学先讨论讨论。

教师总结。

3.认识秒。

媒体演示:闭眼,再慢慢睁开眼睛的时间,大约就是1秒钟。

媒体演示倒计时的声音,使学生感官直接地感受1秒的长度。

4.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媒体演示方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写多 ……此处隐藏21786个字……是太残忍了。

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

指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大老鼠想要小老鼠变得勇敢、独立,想要磨练他的想法。

(2)师:是呀,孩子们,有了妈妈的第一次放手,我们才在跌跌撞撞中学会了走路。有了妈妈的第一次袖手旁观,我们才学了自己用筷子,自己骑车子……就像小鸟总要离开巢穴、学会飞翔,就像蒲公英总要随着轻风飞向远方,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天独自去面对生活的磨练……可是此刻的小老鼠,他或许还不太明白大老鼠的一番苦心,还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老鼠说。(指生说)

5、大老鼠打呼噜。

(1)师:也许是你的话说到了小老鼠的心里,也许实在是太困了。小老鼠静静地躺在床上,风还在呼啦呼啦地吹,树枝还在调皮地拍着窗户,猫头鹰也没有停止鸣叫。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老鼠刚要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就在这个时候……ppt。

(2)任凭小老鼠把头蒙进被子里,用力地捂住耳朵,大老鼠的呼噜声还是在耳边响着。

呼噜声没有一点要停下的'意思,小老鼠终于忍不住喊起来。PPT

(3)困得不行的大老鼠从床上爬起来,给小老鼠戴上了耳套,又用回形针夹住自己的鼻子,重新钻回到了被窝里。

(4)角色体会。给生夹上回形针。问:舒服吗。

不舒服为什么还要戴。给另一生戴上耳套,问:刚才还听得到呼啦呼的的风声吗。还听到树枝敲打窗户的声响吗。

还能听到大老鼠的呼噜声吗。你喜欢这样的安静吗。是呀。什么声音都没了。小老鼠的世界一下子寂静下来,静的可怕。PPT

6、大老鼠投降了。

(1)角色扮演。

A:小老鼠拿下耳套,下了床,来到大老鼠的床边,取下大老鼠鼻子上的回形针。

哭着说“大老鼠,大老鼠,我太寂寞了。”

B:一晚上的恐惧和委屈都化成了眼泪,看着小老鼠泪水婆娑的样子,大老鼠再也不忍心拒绝了,他掀开被子说:(那你进来吧。)

(2)此刻的小老鼠,你的心情怎么样。是呀,我知道你也想尝试着自己睡,你也不想最终妥协给那个害怕的自己。

折腾了一个晚上,此刻的小老鼠又累又困,最重要的是躺在妈妈的身边,温暖而又踏实。于是,他翻了个身,很快进入了梦乡。可大老鼠呢,他已经睡意全无。PPT

四、分享经验

小老鼠的第一天分床行动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可是就如刚才同学们所说,长大的孩子应该自己睡呀。大老鼠也十分苦恼,他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可是过来人,所以想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忙出出主意。

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帮他们呢。或者,你分床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小故事愿意和我们分享呢。

五、我笔下的小老鼠。

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你们的分床故事,特别感动,感动于同学们的勇敢,感动于爸爸妈妈对你们的关爱。

相信同学们还有许多心情想要表达,现在我们拿出画纸,按照我们平时的写绘要求,把你想表达的画下来,并配上简洁的文字。

续写。

想象小老鼠分床的第二个晚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也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小老鼠。

五、展示

请完成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绘本教学设计15

绘本大意:

火焰不是炉膛里熊熊燃烧的火,而是一只母狐狸,她带着两个宝宝斑点和红毛住在森林深处。在那里,狐狸妈妈为宝宝们觅食,教宝宝们各种本领,过着平静的日子……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森林越来越不安全了,火焰决定带着孩子离开那里。路上,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设计理念:

重视对儿童思维的关注和精神的培育,激发学生对这本书意义的探寻。儿童在课堂中央,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体会,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在自觉读图与读文字中,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表达奥妙。

2.实现语言生长、思维发展,更实现精神的成长。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绘本课件学生:分组4X5(年级:

4、5年级)

教学流程:

板块一:试试你的眼力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封面)师:你看见什么?(书名,作者,编绘者,狐狸,山羊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预测故事的.主角和发生地点)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扉页)师:你看见什么?(文字介绍,狐狸一家的位置,预测故事发展的情节)

(依次出示三——七张幻灯片,单页叙述的)交流看见的内容。(第5张斑点的走神,质疑为什么不画斑点头上的白点?第7张特写斑点笼内,它会想什么?如果是妈妈来救它,下一幅图你会画上什么内容?)

(依次出示八——十一张幻灯片,跨页叙述的)交流看见的内容。(第10张火焰的勇敢与智慧,第11张夜幕下二救斑点,预测这时候会发生什么呢?说出依据)

(依次出示十二——二十张幻灯片,跨页叙述的二救斑点)交流看见的内容。(虽然火焰和两只凶狠的狗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下风,你是不是也在期盼奇迹的出现?)

(依次出示二十一——二十四张幻灯片,跨页叙述的三救斑点)交流看见的内容。(如果让你给这段情节配上音乐,你会选取什么样的音乐?)

(依次出示二十五、二十六张幻灯片)交流看见的内容。(封底暗示什么?)

版块二:听听你的看法

过渡:图画书不能翻完就算,要注意重读回味。

(一)这本书那张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显示幻灯片,交流印象深刻的原因)

(二)围绕问题分组讨论

问题来自于师生对于这本书的提问,预设:

1.书名“火焰”代表什么?

2.你觉得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动物的家园?

3.这本书想告诉我们什么?

4.你觉得这本书哪儿画的特别好或者不太好?

5.猜猜作者西顿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组讨论汇总,全班交流

板块三:说说你的评论

(一)对自己预测的总结

刚才很多同学都故事的发展做了预设,有的和作者一样,有的和作者不一样,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预测对了,感觉怎样?哪些地方不一样,你能接受作者的情节安排吗?

(二)此次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评论,《狐狸日报》、《人类环球报》、《森林晚报》可能会有哪些报道?请试着编写报道的题目或评论的主要内容。

(学生写好后,全班交流)

(三)推荐西顿动物小说。

这本书的故事来自于《西顿动物小说全集》,而且做了一些改编,希望大家读读这本全集,里面有许多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自己语言和感情,像人类一样聪明、勇敢,它们表现出的英雄气概让我们肃然起敬。就像书中讲的一样:“打开它,你会被生命的力量感动;阅读它,你将与动物的尊严同行。”

书中也提到西顿的愿望:“使人类停止虐待野生动物,是我最大的愿望。”

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西顿的愿望吧!

《绘本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