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5-09-21 21:50:27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证明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总结归纳出证明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六张

第一张:议一议(记作投影片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B)

第三张:符号语言(记作投影片C)

第四张:命题(记作投影片D)

第五张:证明的一般步骤(记作投影片E)

第六张:练习(记作投影片F)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推理得证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道它们的条件是角的大小关系.其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我们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之后得到的命题是真命题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2.讲授新课

[师]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下面大家来分组讨论(出示投影片A)

[生甲]利用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生乙]还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很好.下面大家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B)

[生甲]根据上述命题的文字叙述,可以作出相关的图形.如图6-23.

[生乙]因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它的结论是:内错角相等.所以我根据所作的图形.如图6-23,把这个文字命题改写为符号语言.即:

已知,如图6-23,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

求证:2.

[师]乙同学叙述得很好.(出示投影片C)

[生丙]要证明内错角2,从图中知道1与3是对顶角.所以3,由此可知:只需证明3即可.而2与3是同位角.这样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得证.

[师]丙同学的思路清楚.我们来根据他的思路书写证明过程.哪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呢?

(学生举手,请一位同学来)

[生丁]证明:∵a∥b(已知)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对顶角相等)

2(等量代换)

[师]同学们写得很好.通过证明证实了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定理.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这样就可以把它作为今后证明的依据.

注意:(1)在课本P191中曾指出:随堂练习和习题中用黑体字给出的结论也可以作为今后证明的依据.所以像对顶角相等就可以直接应用.

(2)这个性质定理的条件是:直线平行.结论是:角的关系.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由判定公理可以证明的另一命题(出示投影片D)

[师]来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给大家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图6-24

[生甲]已知,如图6-24,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

求证:2=180.

证明:∵a∥b(已知)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180(1平角=180)

2=180(等量代换)

[生乙]老师,我写的已知、求证与甲同学的一样,但证明过程有一点不一样,他应用了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我应用了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如下)

证明:∵a∥b(已知)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180(1平角=180) 2=180(等量代换)

[师]同学们证得很好,都能学以致用.通过推理的过程得证这个命题两条平行线被

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题.我们把它称为定理,即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以后可以直接应用它来证明其他的结论.

到现在为止,我们通过推理得证了两个判定定理和两个性质定理,那么你能说说证明的一般步骤吗?大家分组讨论、归纳.

[师生共析]好,我们来共同归纳一下(出示投影片E)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练习,以进一步巩固证明的过程.

3.课堂练习

(一)练习(出示投影片F)

(二)已知,如图6-27,AB∥CD,D,求证:AD∥BC.

[过程]让学生在证明这个题时,可从多方面考虑,从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要证:AD∥BC,可根据平行线的五种判定方法,结合图形,可证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

[结果]证法一:∵AB∥DC(已知

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已知)

C=180(等量代换)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一个学期的接触,发现这届学生基础的知识点三个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能力较强。课堂纪律还好,动手能力、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太差,在数学语言的表达及思路条理化比较欠缺,对于一些有点坡度的题有些困难。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通过加强板书、小检测和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合格率百分之百,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十六章分式,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 ……此处隐藏19558个字……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作业 备注

1 3.1 — 3. 5 1.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运算。 同步练习 收费开学发书

2 3.8— 3.12 1. 二次根式的运算。 2.小结评价练习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3 3.15 — 3.19 1. 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同步练习

4 3.22 — 3.26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同步练习

5 3.29 — 4.2 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小结评价练习 同步练习 月 考

6 4.5—4.9 1. 勾股定理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小结评价练习 同步练习

7 4.12—4.16 1.多边形内角和 2. 平行四边形 同步练习

8 4.19—4.23 1. 平行四边形2.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同步练习

9 4.26 — 4.30 1.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同步练习 期中考试

10 5.1— 5.7 五一放假 同步练习 五一放假

11 5.8—5.14 1. 中心对称图形2.梯形 同步练习

12 5.17—5.21 1.梯形2. 小结评价练习 同步练习

13 5.24— 5.28 1.数据的集中趋势 2.数据的离散程度 同步练习

14 5.31— 6.4 1.用样本估计总体 2.小结评价练习 同步练习 月考

15 6.7—6.11 复习迎考 同步练习 复习迎考

16 6.141—6.18 复习迎考 同步练习 复习迎考

17 6.21—6.25 期末考试 同步练习 期末考试

18 6.28 — 6.30 放假准备工作 同步练习 放假准备 工作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1)班和(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班级学生的人数在160人左右。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情况来分析,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高分段学生少,出现断层现象,低分段的学生较多,说明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够好。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放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重视知识的运用。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目的及要求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

第二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三章《分式》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第四章《相似图形》本章通过对两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等概念的'学习,全面探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方法。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第六章《证明一》本章主要内容是命题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应用。

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2)掌握分解因式的两种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

(3)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4)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应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5)调查方法的应用。

(6)命题的推理论证。

难点

(1)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2)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灵活运用。

(3)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4)灵活运用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知识能力的培养。

(5)几个概念的理解、区别和应用。

(6)命题的推理论证。

三、教学设想(具体措施)

1、教学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究更好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学习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2、日常教学——认真做好个人日常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阵地。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记录好教学反思笔记。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体验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与同事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取人长,补己短,共同进步。

3、学生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布置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纠正他们解答题目的不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具体措施——教学上尽量开展分层教学。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到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对于中等生要特别关注,他们真正关系到班级的综合水平,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打牢基础,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养;差生,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尽量使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扭转他们的厌学现象,利用空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