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汇编15篇】
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1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吗?
生:喜欢。(生纷纷点头,面露欣喜之色)
师: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特别是他的七十二变。小朋友们,如果你拥有了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你最想变成什么?
生:我想变一只长毛象,去冰河世纪看一看。
师:你一定爱看电影《冰河世纪》。
生:我想变奥特曼。
师:哦,您一定想像奥特曼那样,赶跑怪兽,给人们带去幸福的生活。
生:我想变一棵大树,让小鸟在我的身上唱歌、游戏。
【课伊始,教师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思考,充分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激趣导入
师:有位小朋友也想变,他想变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优美的诗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生:(齐读)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生大声读,没有感情色彩)
师:应该怎样读课题呢?哪个字应重读?说说你的看法。
生:“真想”要重读,因为我很想变成荷叶。
生:“大大的”也要重读,这荷叶大大的,铺在水面,可美了!
师: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生: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师: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你们真是一群善问的孩子!
【这首诗的题目富有儿童气息,贴近儿童世界,抓住“真、大大的”等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题目,为全诗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所有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书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打开书120页,答案就在书里。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一下,生字要多读几遍。
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一下,生字要多读几遍。
(2)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行间指导。)
师:文中的生字词都会读了吗?
(出示:透明 游入 嬉戏 大伞 穿梭
眨眼 热情 举着 一柄 花丛)
师:有信心把生字读准确的请举手!请你读。
生:(生胸有成竹地)(指1-3名学生看拼音读,师生正音。)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准!(竖起大拇指)
师:你想找个对手比赛读吗?比比谁读得更准确。
生:(指名比赛读)
师:我们奖励给读得更准的小朋友一颗星。(老师贴星)
师:去掉拼音你们也能读得又快又准吗?小组比赛开火车。
生:(学生分组开火车读词语)
师: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一遍!
生:(想读词语的小朋友一齐站起来读)
【让学生带着目标读书,并适时采取多种读词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能及时在课堂上掌握生字词。】
三、二读课文,读准课文
师:生字已经认识了,哪位小朋友愿意将诗歌读给大家听一听?先练一练吧!
生:(练习读课文)(练读得很认真)
师:哪些小朋友愿意试试?(分工读1-4自然段)(生纷纷举起小手)
生:(学生逐节朗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师:变成大大的荷叶可以干什么?
生:(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进一步深入要求,让学生先练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查的一个过程。再逐节朗读,步步为营,检查初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三读课文,读顺课文
师:这么美的诗!你最喜欢读哪一节,找出来读一读,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听。
生:(学生练读)(学生练得摇头晃脑的)
师:听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想读了,老师也读一遍给你们听听,好吗?
(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想和老师一样美美地读一遍吗?
生:(学生很有感情地齐读)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书读得很棒,课文先读到这儿,一篇课文读正确、流利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把课文读美、读到心里去。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读。
【通过听老师读,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随之,自己在朗读中就会有意地去效仿。】
五、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师:下面我们来写本课的生字。瞧,他们来了,你们还认识吗?谁来读读。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眨柄戏游
穿热着伞透
生:(指名读生字)
师:看看这三行字的结构,每一行字都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第一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行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三行的“透”字是半包围结构的。
师: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吗?
生:(讨论怎样记住生字)
师:“游”字容易写错,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把你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我是这样记的:一个姓方的.大人带着他的孩子去水池里游泳。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谁来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呢?
生:(扩词)
师:这些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得很正确,但是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得漂亮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师: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你最不容易把它写好看?
生:眨。
师:请看老师怎样来写这个字。老师在田字格中板书“眨”字。左右结构的字一般要写得左窄右宽,最后一笔要写长一些。
生:(生很认真地看着)(在本子上描写“眨”)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穿”这个字。这个字上下结构,穴宝盖要盖住下面部分。看老师写。
生:(在本子上描写“穿”)(生专心致志地描红)
师:再选择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字来描一描,写一写,只要认真,相信你一定能写好看。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描写)
师:我们的小小书法家们,愿意完成我们的作品吗?让我们打开习字册,开始完成我们的作品。
生:(打开习字册)
师:书法家们,别忘了把我们的腰杆挺直,做到“三个一”。专心致志,写好每一画,把字写端正。
生:(描写习字册)
【把生字写规范,写端正,是二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所以此环节我从笔画的位置,字的间架结构考虑,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主动写好字。】
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2师:同学们,你家养鸟吗?< ……此处隐藏21075个字……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朋友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你读了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做上一个小问号吧?
生读课文。教师巡导。(师:看来小朋友都喜欢默默地读,在心里默默地读,就更能帮助自己思考啦。)
师:好了,看到你们每一个都划出了自己的小问号,现在就把你们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吧。
生:为什么要喝一口水,在嘴里漱一下,再吐出来。
师:请你把这里读一读。
生读。
师:谁愿意替小包拯解决一下。
生:吃了东西会在嘴里留下残渣,漱一下,就会把残渣漱出来。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他提来一壶清水,又拿来八只碗。
师:从这一句中,你还有问题吗?
生1: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提来一壶清水?
师:其他同学怎么认为?
生2:因为他要用清水,在嘴里漱一下,才能……
师:才能看得见呢!
(媒体出示这个句子。)
师: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生:他提来一壶清水……
师:还有没有别的小朋友有别的问题。
生:小包拯为什么要把全家人都叫到房间里。
师:包拯为什么要把全家八个人都请到房间里,从这个都请你看出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漏掉一个人
师:不漏点一个有……
生:有可能吃鸡蛋的人。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也读一读吧!
生读:包拯把全家……坐下来。
师:不漏掉一个可能参与这个案子的人。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包拯破了案子之后会笑呢?
师:你来说一说。
生:高兴。
师:破了案子,他就高兴,一高兴他就笑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看到这一点点蛋黄渣,包拯想了想,小包拯在想些什么呀?
生:会不会还有人吃了鸡蛋。
师:谁能把这句话读出真的想了想?
生读:当姐姐……
师:要是谁能把那个“想了想”读出来,就更好了。
生再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生齐:当姐姐漱口时,……
(总结板书,而后引读。)
师:把课文关上,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包拯是怎么审案的,好吗?
生:当包拯看到姐姐吐出了一点蛋黄渣,包拯又……
师:小包拯就是在一步步的审案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聪明。
师:小包拯看到妹妹的身边也吐出了蛋黄渣的时候,他走到……小包拯破案了,他笑了,就连全家人都笑了。如果你在场,你看到小包拯说点什么?
生1:小包拯,你真聪明,你审出了案子,变得这么聪明。
生2:因为他知道吃了
师:谁想笑着说说吗?
生读。
生:你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真了不起!
师:总之,大家在夸奖小包拯,为什么小包拯会那么聪明呢?
生:他小时候读书用功,喜欢动脑筋。
师:正是小包拯读书用功,喜欢动脑,长大后的包拯终于成了我国历有名的清官。
下课。
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15《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
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让我们齐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
”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生:我会买来农药把蚜虫打死。
生:我会捉些七星瓢虫来放在叶子上,让它们把蚜虫吃掉。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今后种葫芦光盯着葫芦是不行的。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明白了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评析: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词和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特别注重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说具体。教师首先设计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假想种葫芦的人可能会怎么说,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其次,说前组织小组讨论,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的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加深的问题:“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你从中明白了些什么”激发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叶子和果实关系的认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