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5-08-26 19:58:37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

参加第一线教育网的教育培训,我来到无锡,趁着一个课不太好听的上午,一人悄悄来到被称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寻访阿炳,聆听二泉映月。

盛夏的惠山倒真是树木葱笼,藤萝摇曳,但山脚下的二泉却颇让人失望。我听不到淙淙的流水声,只看到被栅栏围着的一圆一方两口被圈起来的泉井。隔着栅栏往里看,确实能看到泉水,还比较清澈,但失去了鲜活的生命的流动,这泉的魅力也流失了大半。我不知道,看到这样的泉水,即使月光照水,阿炳的情思还能随着音乐恣肆汪洋吗?到底是阿炳的沧桑情怀成就了这泉,还是这历史上的泉真的美得足以催发阿炳的情。以景生情,情景共生吧。

我在诺大的“天下第二泉”下拍了照,又在泉池周围上上下下的台阶上转了几遍,想象着当年阿炳拉琴的位置,但终未想清楚。恍兮惚兮,阿炳可真曾经来过?此地真是享誉世界的二泉映月的诞生地?

我沿着山路一直向前,终于,找到了阿炳,他长眠于山脚下。阿炳墓设计成舞台的形状,墓碑上刻着民间艺术家华彦钧之墓几个大字,前面的空地犹如一个梯形舞台,舞台上,一个黑铜塑的阿炳弯着腰“痛苦”地拉琴。从没见过如此痛苦扭曲的'拉琴姿势。阿炳生前贫病交加,颠沛流离,未曾有过炫目的舞台生涯,但他需要舞台,他应拥有舞台,这震惊世界的“二泉映月”怎么能没有舞台?这墓前的舞台,是后人对他缺憾人生的弥补?

墓外还有一个“二泉音乐广场”,墓边还有“中国泥人”,让人觉得很滑稽,许是后人希望阿炳和泥人,这无锡的两个宝贝,在广场上同台演出?

当游完寄畅园,走出锡惠公园后,觉得一上午的逃课还是很值,在无锡,阿炳确实曾经来过,阿炳是属于无锡的,二泉映月是属于无锡的。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2

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资料也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教学工作中还有不足,但经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须能取得更大的提高。下头是我经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提升

应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我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为什么教作文,拿什么教作文,怎样教作文,作文教到什么程度”、“一线小学教师,有必要成为研究者”、“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这些新的理念,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我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构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经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我的知识、本事还有必须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我的本职工作,继续运用网络资源,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取实践新课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为教育事业发挥自我的作用。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不断思量着自我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来更好地适应此刻的英语教学。

经过这些天的培训,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理论学习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进取实施者。经过学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仅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仅有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中华民族才会永立世界民族之林。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3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到中学学习时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不要老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独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争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

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4

在语文课写字 ……此处隐藏16308个字……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解决问题可以缩短时间,给学生发现机会,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还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促使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把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讨论、去交流、去探究。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为数学模型,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能摆脱偏见,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约束,能从问题的个性中探索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开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转换角度,多方思考;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推广,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串、一题多解、一题多画等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最终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愉快而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4

小学班主任家访中的无奈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一次,我去家访,来到学生家,刚一进门,孩子的妈妈迎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又有一次,我家访完走出家门。听到隔壁邻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瞧,老师追到家里来了。”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

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报“忧”不报“喜”的家访行式,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20xx.11.13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5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近因效应”它是指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最后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语句的顺序,尽量使它产生一个良好的近因效应。如果教师在批语学生时不注意这种近因效应,可能会使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感情消失,以致影响教师施教。

平时,有的学生做的一些事情确实令老师生气,有的还会闹成僵局。这种情绪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因效应”的功能告诉我们怒责之后莫忘安慰。也就是说,在批评过程,难免有些情绪化,但只要结束语妥帖,安慰几句,就能给学生一个好印象。例如:“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一点,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很抱歉,刚才我太激动了,希望你能听进我的话,认真改正,我一定会很高兴的。”有这类结束语使学生感到勉励之意,认为“这番批评虽然严厉了点,但是为了我好”。相反命令式、惩罚式的结束语,如:“听不听由你”、“如果再犯决不轻饶!”这些只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反感印象。

须知我们对学生的批评和为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成才。凡此种种,虽然细小,但是细微之处总关情,宛如“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对学生的.细微生活的关注会占用较多时间,使本来繁重的教学工作又增添了许多负担,但通过对学生细微生活的关注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加强师生感情,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有的放矢的教育好学生,同时会使班级工作更好的进行,何乐而不为。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