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故事

时间:2025-08-11 08:46:23
小学数学故事15篇(经典)

小学数学故事15篇(经典)

小学数学故事1

说的是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

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

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

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

小学生数学故事: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

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 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但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习。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老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己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后来呢?

后来高斯继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中作出许许多多重大贡献,被称为数学家之王,和阿基米德、牛顿齐名。高斯是数学史上一颗光芒永恒的天王巨星。

中国人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人有很多机会,能从同辈和长辈那里学习各种各样的好主意、好思路、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用来武装自己。无论是数学课、数学竞赛,还是趣味数学读物,都会通过趣题、趣事、趣话,不知不觉中,介绍一些在大问题大理论大场面里大显身手卓有成效的数学思想,铺的道是快道,搭的桥是天桥,架的梯是云梯。无数灿烂辉煌的数学新星,将会从现在的少年朋友里成长起。

小学数学故事2

趣味数学的设计改变以单纯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格外重视趣味数学。

数学王国,数字之多,说不完,道不尽。数字本身之神秘,与大千世界之万事万物联想之巧妙,却实在令人陶醉,令人深思……“8”就是这众多数中之一。

人常说:“要得发,不离八”,凡是与“八”相关的词语都披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古代传说中的八仙,来到人间,惩治邪恶,挽救善良,从此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人有八命,民间算命也要打八卦;写文章总是不出“八股”文的规格。西游记中的“八戒”憨态可掬、逗人喜爱。

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在川陕布八阵图,按照八卦学说进行创制,每日每时变化无穷,胜过十万精兵,制服陆逊,羞辱司马懿,一时传为佳话,八阵为何就有如此威力呢,而七阵,九阵就没有战斗力呢?这里八蕴含着一种非常神秘的意义,杜甫也有诗歌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真是推崇备至。

据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8”有特殊的好感,我国建军节在八月的第一天,8月是收获的季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三月的第八天是妇女节。而聪明的`商人总喜欢在商品的标价上出现“八”以吸引顾客。解析几何中,把三维空间分为八个卦线,因而“8”显示出一个完美的平面方位。

“8”它是第一个立方数,我们可坚持这样看;因为1不论是多少次幂,其结果都是1,因而将1从素数领域中开除出去,而8却是数2的立方数,巧妙的是2与8之和是10,尽获得十全十美的结果。一个数除以8的余数是多少,我们不必去做除法,只要由2做一个简单的运算,就可立即得到,如:123÷8的余数由2×12+3=27,2×2+7=11,2×1+1=3得到,其结果是3.

8的倒数的倍数,却与5有着奇巧神秘的联系,请看下列等式:

1/8=0.125,125×633=79125,125×417=52125;

2/8=0.25,25×633=15825,25×417=10425;

3/8=0.375,375×633=237357,357×417=156375.

而小数点后面的数,无论是与633还是与417这类数相乘,都能再现自己,这种美妙的特征正是“8”与“5”之间的神秘联系所在,令人惊讶,令人迷恋。末位数有“8”的数,其中也有规律可循。如8、68、568……、812568,可表成8=2×4、 ?68=22×17 、568=23×71、………813568=29×1589.

又如

23=8,2+8=10;

683=314432, 68+32=100;

5683=183250432,568+432=1000;

……

8135683=……186432, 813568+186432=1000000.

这些奇特的规律,吸引着人们探索的兴趣。

6与10关于8对称,而102-62=82,这里8也充当了勾股数的角色,因为62+82=102.8可以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许多数学家说,如果现在决定计数的进位制,那么八进制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八的因数1、2、4、8是那样有规律的四个数,它们组成等比数列。

在西方,人们对8更崇拜,英国的长度单位中,一英寸=8英分,在原苏联的容积单位中,1俄石=8俄斗,1俄斗=8俄升等,在中国旧时的重量单位中,1斤=16两,半斤=8两。

现在电子计算机中,已经普遍采用了二进制,但二进制书写起来相当麻烦,因此在电子计算机中,普遍使用八进制作为一种过渡的中间计数制,在我们国产的许多型号的电子计算机里,都采用八进制数作为指令代码。

“8”象征着圆满,象征着吉祥,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崇拜着它,迷恋它。但8本身究竟蕴含着多少秘密,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去挖掘。

小学数学故事3

小熊是一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从小就不好好听老师讲课,连作业也懒的做。他最大的嗜好就是每天花钱买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他的爸爸看着小熊摇头叹息说:“你这么爱花钱买零食,以后就当一个超市的老板吧。”

小熊听了,觉得爸爸这个建议非常适合他。终于有一天,小熊有了一家自己的小超市,他批发了一大堆吃的和用的.,将商品陈列完毕后,小熊开始要标写零售价格了。可是价格怎么设定呢?因为小熊小时候实在太贪玩了,所以数学知识少的可怜,只会最基础的加减乖除,根本不知道如何计算成本和利润。小熊挠着脑袋想呀想,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点子:我把每样东西的价格都翻5倍,这样不就又省心又赚钱了!

……此处隐藏3219个字……>可是他也犯了难,到底买哪种更合算呢?

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首先,我们从体积上来比一比,球的`体积公式是4/3πr3,或1/6πD3。r是半径,D是直径。

求它们体积比时,可省去1/6和π。因此,

大西瓜体积∶3个小西瓜体积之和

=[8×8×8]∶[(5×5×5)×3]

=512∶375

由此可见,买3个小西瓜是很吃亏的。

1个大西瓜 vs. 4个小西瓜

那么,假如再多给你一个小西瓜即一共4个,你会买大西瓜还是小西瓜呢?

这时从体积上看两种情况相差不多了。但如果考虑瓜皮的多少,还是买大西瓜合算。这是由于球的表面积公式为πD2,所以,

大西瓜的表面积∶4个小西瓜的表面积之和

=[π×8×8]∶[(π×5×5)×4]

=64∶100

由此可知,4个小西瓜合在一起的瓜皮,几乎比大西瓜的瓜皮多一倍。所以综合起来考虑,还是买一个大西瓜合算。

小学数学故事12

小学生数学故事:乾隆皇帝千叟宴

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大臣纪昀(“昀”读“yún”)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

先看上联。花甲就是甲子,一个甲子是60年时间。“花甲重开”,是说经过了两个甲子,就是120年,这还不够,还要“外加三七岁月”,3和7相乘,是21年,所以总数是60×2+3×7=141。

可见乾隆皇帝是说,这位老人家141岁。

再看下联。“古稀”是70岁。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当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七十自称小弟弟,活到八十不稀奇,可是直到半个世纪以前,能活70岁还是值得骄傲和令人羡慕的,往往要好好地庆贺一番。“古稀双庆”,是说这位老先生居然有两次庆贺古稀,度过了两个70年,并且不止这些,还“又多一个春秋”,总数是70×2+1=141。

可见纪昀是在变个花样说,不错,这位老年人是141岁。

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

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上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小学数学故事13

八戒开了一家副食小店。一天,猴侄小猕猴来为家里打一斤醋。小猕猴来到师叔的小店,喊道:“师叔,打醋!”

八戒问小猕猴打多少醋。小猕猴说:“不多,就打一两。”

八戒吃惊地问道:“打一两醋干啥?”小猕猴说:“当然是吃呗!”八戒又问:“一两够吗?”小猕猴说:“不够,再打一两吧!”

八戒又问:“二两也不多呀?”小猕猴说:“那再打一两吧。”八戒又打了一两。小猕猴说:“还打一两,再打一两……”这样,小猕猴共计打了十两醋,也就是一斤醋。

八戒打完醋,说:“共计一斤醋,8角4分钱。”小猕猴不慌不忙地掏出8角钱给了师叔八戒。八戒接过钱,说:“不要耍赖,还差4分钱呢!”小猕猴问:“师叔,打一两醋多少钱?”

八戒说:“一两醋当然是8分4厘,4厘钱就舍去。收8分钱。”小猕猴说:“这么说来,一两醋就是8分钱了。”八戒说:“那当然。”小猕猴又说:“十两醋就是8角钱了!”

八戒说:“算得正确。”小猕猴说:“我给了你8角钱,你怎么说还差4分钱呢?”八戒无言以对,只好又亏了4分钱,望着小猕猴提着醋走了。

小学数学故事14

晚上漫步在街上,欣赏着灯光通明的夜景,我跟着妈妈进了一个饰品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场20元”这几个刺眼的字。我本想买一个笔筒大小的肥皂盒,后来想了想,一个那么小的肥皂盒就要20元?店家不赚死了!

我便换了一个比较大的肥皂盒,我拿着它看来看去,发现上面有个标签,上面写着“45.5元”。从45.5元一下子降到20元?这落差也实在太大了吧!我心里念叨着:这店家难不成真心想甩货,不会这么亏吧!成本也要30多元啊!我半信半疑地拿起那个小闹钟,看了看以前标价,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才5.5元!那成本岂不是只有3、4元咯?所以说,商家没一个好的,个个都是心机王!

我又见一个服装店,他们店门前的屏幕上闪烁着几个耀眼的大字:全场2折销售,620元的衣服只卖124元。我看到这些字,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哪有这样的“好便宜”?又来骗人,背后可是阴暗得很呢!虽然我承认,现在的裤子的确很便宜,但是打折之前的呢?岂不是很贵?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他们只赚50元,那成本就是124-50=74元,打折之前的`标价是620元,他们就赚了620-74=546元,盈利率便是546÷620≈0.8806451613≈88.1%。看到了吧,这样利润高的的衣服你们还会买吗?

的确,打折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但是可不要被那些极具诱惑力的折扣给迷惑了,一不留神你就掉进了商家事先设好的圈套里了哦!

小学数学故事15

这一天阳光明媚,熊妈妈带着三只熊宝宝一起捉鱼儿。

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上微波粼粼,里面有许多可爱的游动的鱼儿,在水藻和杂石之间游行,十分灵活地左冲右闪,可爱至极。经验丰富的熊妈妈不一会儿就捉了许多鱼,熊妈妈笑了笑对熊宝宝说:“熊大、熊二、熊三,我们要分鱼儿了。这里有一百条鱼,给熊大其中的五分之一;再分给熊二剩下的四分之一;分给熊三三分之一;我再取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的给爸爸。”

这时,三个熊宝宝就不服气了,为了几条美味的鱼大打出手,你一拳,我一拳,不可开交。

熊妈妈问:“怎么了?为什么打?我分错了吗?有什么地方出错啦?你们可是亲兄弟,怎么能互掐呢?”

熊大说:“娘亲,我是老大,你该多给我一点,为什么你给熊三最多呢?而且你和爸爸的加起来比我们加起来多!”

“说说看!”

“我的`五分之一加熊二的四分之一加熊三的三分之一等于六十分之四十七,你……?”话还未说完,它们就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子呀!那么熊三的是一百减二十减二十是六十条鱼了,那六十乘以三分之一那还是二十条鱼了!那妈妈的是六十减二十是四十条鱼,再乘以二分之一是二十条鱼。最后是四十减二十是二十条鱼就给爸爸了!这么算来不多也不少,鱼分得刚刚正好呀!”

这时,熊妈妈又问了:“这个问题告诉了你们什么道理呀?”它们一会儿看看其它的兄弟,一会儿看看鱼,又想着刚才的算式,最后熊二说:“看清单位“1”,我们刚才都没有注意单位“1”,就忙着做题,单位“1”不相同,算式不相同,答案自然也不同了。”

熊妈妈点了点头,又说:“好了,回家烤鱼去了,还有一份给爸爸。”

“走了!吃鱼去了!”大家欢呼着。

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清,可是谁又知道这一天对熊大、熊二、熊三和熊妈妈来说,又是多么难忘呢?

《小学数学故事15篇(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