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1非常有幸参加了20xx年徐州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快乐的时光总是感觉过得很快,一晃六天的培训已悄然而过。六天中,班主任于庆老师,培训处的李处长,吕红老师和王新民老师每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与我们同甘共苦,对我们关心与照顾,使我们深受感动。走进省骨干教师培训的课堂,让我们与专家名师近距离交流和学习,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专家和名师,认识了许多优秀的骨干教师,与专家和同学在一起,我感觉到我非常快乐。
当然,快乐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紧张和充实,因为我们这次培训是高规格的规范培训,在时间上,我们有明确的作息时间,每天的培训时间,于老师都会早早地到达会场组织活动,当然我们的学员素质也非常高,没有无故迟到早退或缺勤的现象。在学习内容上,我们有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有剖析教育教学改革的报告,如黄为良老师的《新课程修改背景下的教材调整》和吴晓红教授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变换的教学研究》,也有引领教师成长的讲座,如段作章院长的〈〈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与途径〉〉,有课堂教学具体指导的报告,如张兴朝校长的<>等,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研讨,如三节课的教学观摩和教师论坛,热点问题研讨的教师沙龙等等。在培训质量保证上,从市培训处的安排中也可以看出是花了心思下了功夫的,首先请的培训老师都是耳熟能详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和一线的优秀骨干教师。其次还布置学员写学习心得。在这六天的学习中,通过与名师的近距离交流和每天的反思,我的收获是必然的,而且是硕果累累。
在培训学习中,我们认真聆听了专家关于教育理论、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教学反思、课改现象等方面的讲座,拨开了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使我们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开阔了新视野,更新了头脑中原有陈旧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收获的点点滴滴我已写在我的学习心得里。
不知道为什么,收获越多,感觉差距越大。这次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与他们相比,感觉自己还是小学生,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他们们厚实的数学素养,学习他们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一路走来,我们聆听着,我们学习着,我们思考着,我们也在收获着。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思想,我们还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成就;回忆我们同班学习时,回忆我们同组交流分享时,回忆我们同桌聚餐时……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幸福地带着这些满载而归。
培训已经划上圆满的句号,成绩只属于过去,在我们前面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相信每一位参与培训的学员都是和我一样,都会因为这次培训而震撼,都会因这次培训而改变。在本次培训的引领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继续努力,继而不断进步,为我们徐州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220xx年7月24日至7月30日,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马鞍山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培训的地点在安师大继续教育学院。首先我要感谢校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顾这次培训,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变化多样,专业学术讲座、心理教育辅导、跟岗实践、一线名师经验交流介绍、优秀课例、拓展训练、学员互动反思交流等等。其培训的内容有:原芜湖市教育局长陈局长主讲的《师德修养专题报告》;安师大郭要红教授主讲的《教师专业标准(试用)》解读、《概念教学的优秀案例》、《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案例分析》;安师大孙国政教授主讲的《数学的基本思想分析》;安师大教授束立生主讲《数学发展史》;特级教师胡涛老师主讲的《关于数学教学的主题交流》;南师大教授徐文彬主讲的《教学评价的自我诊断》、《基于自我实现的教师成长》;陈克胜博士主讲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研究发现和提出》;以及安徽省教坛新星赵力我们准备的无生上课。专家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内涵,独特的见解令我折服,不但使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充电,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通过这次培训也让我感受到了培训老师们的风采,体会到了教学的真谛,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在新教改实施以来,我们心中有许多困惑,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们茅塞顿开,听着专家们的讲解,我们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我现在将这次培训学到的东西和感受总结如下:
1、教育理念的改变。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一言堂要摒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去分析,去探讨,去解决问题;教师“一桶水”的理念已不能满足职业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学者型,钻研型”的教师靠拢。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明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改革、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课程标准应当是一个基本的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现代化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其课改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任意扩大、拔高;学校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其课改要给学生全面而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通过学习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2、重视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备好课的同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好课堂,如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呢,以什么方式解决,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活跃起来等,这些问题,在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不太考虑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感到以前的教学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3、给学生创设自由发展平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突显其个性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创新的平台;通过选修课的教学,使学生的兴趣,个性等得到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作好铺垫。这也是培训学习给我的启示。
徐文彬教授的《基于自我实现的教师成长》,让我知道每一个教师都是领导者,教师不仅是教学一线的实践者,而且是领导者,要提升领导力要做到:1、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当我们在抱怨学生普遍厌学,不求上进的时候, ……此处隐藏11219个字……种有效的思考方法。在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我认为本节课有五大亮点:
1、课前的一个猜谜语的游戏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引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教师出示有关的数据,学生计算后,再放手让他们去验证。
3、初步结论:在数格子时,先数整格,再数半格,通过平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
4、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呢?教师抛出这个问题,同时课件出示多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不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剪拼,明确初步结论是正确的。
5、练习的设计很有针对性。
四、临沭街道教研室的老师,她执教的《笔算除法》一课,借助图形与笔算的竖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借助图形很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
王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独具匠心,用分小棒帮助学生明算理,结合小棒图提炼算法,运用找竖式与小棒图的联系,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使“法”源于“理”,“理”诠释“法”。“法”“理”自然融合,法的提炼水到渠成。王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把例题二改为了平均分,灵活改进教材,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新颖独特、巧夺天工,巩固新知的练习及时、新颖、到位,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县第三实验小学的老师,她执教的《抽屉原理》一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
“抽屉原理”本身是很抽象的,对于师生而言,比较难上。可是郑老师从课堂的构思、教学设计到课件的制作,从教学过程的推进到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说非常的流畅,一气呵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的猜想1:“5个球放到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球。”通过让学生几个直观的操作活动,实验操作(也就是数学中的“列举法”)让学生验证了老师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把自己的猜想2:“6个球放到5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球。”通过学生对教师的两个猜想的验证,让学生知道了初步建立了“抽屉原理”的简单模型。让学生经历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式化”,并且学生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非常的好。通过假设法让学生理解并建立了抽屉原理的模型,什么是抽屉、什么是待分物体。老师的口袋原理、文具盒原理等游戏的设计更是让学生体会到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深切的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
六、我的思考:
一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教学设计的科学、新颖,平时我们上课,同样的教案,不同的人,课堂的生成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同,原因还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对于课堂气场的调控(比如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过度语言的引领,恰当的评价运用等等)。同样的教案为什么我们与名师上出来的课,相差甚远呢,我觉得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名师的气场,不能像名师那样忽悠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
下午的磨课教研:五位执教者分别从“课前思考——设计意图——课例打磨——成长历程”等几个方面做了交流和汇报,另加一位数学教研员(四小)刘欣主任作了《乘着赛课的翅膀——在陪你磨课中成长》的报告。
通过聆听名师的磨课的历程,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是磨课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了教材,是磨课让执教者更好的了解学生,是磨课更好的促进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成长!”于科长在教研员培训中所说总结的“5个人的精彩,却凝聚着N个人的智慧,经历了X次的磨砺,才促成着1个团队的成长!”,这正是给我们今后的教研指明了思路和方向。相信,这次培训必将促进教研形式向实质中变革,也必将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与把握,更必将对我市的小学数学教研和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活动,它让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使我今后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会把这次学习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27日的“一年级数学教材培训”的主题是“解读教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陶雪鹤和新教材培训特聘专家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教研员王德鹏进行了一年级教材培训。陶雪鹤老师首先从“教材的变动情况、教材资源的变化和教材的编写特点”三个方面向老师们做了说明,其次陶老师还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逐单元对教材进行了详细解读与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整个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使老师们不但知道了教材的内容,而且明白了如何去“教”教材,如何去“用”资源。下午王老师的培训风趣幽默,睿智深刻,不但教材分析透彻,而且还从思想上引领;怎样认识教师的工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系统看知识的意识,如何关注学生反思的意识、如何对学生过程进行评价等等,是与会教师不但经历知识的洗礼,而且经历了思想的净化。
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9长期以来,我们作为教师都在为一个个的教育问题犯难,总是在寻找新的方法,吸收新的理念,而今天,在网上学习了之后,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将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