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2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随笔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分析了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并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文主要是通过给定命题或者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对文字和语文逻辑的掌握能力。随笔训练是语文作文的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即兴的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灵感,为作文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随笔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
(一)形式灵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初中作文训练中有很多种训练形式,但是随笔训练的形式更加的灵活。随笔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过多的要求,主要就是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这种训练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的发挥,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准备。
(二)思想自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思想是写作的重中之重,作文主要就是锻炼学生对思想的总结。随笔训练的形式,不局限学生的写作思想,学生可以在创作中尽情的发挥,大胆的进行思想表达。学生还可以将社会现实中的情况在创作中如实的进行表达和还原,充分的展现学生的真实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思维是写作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拥有了正确的写作想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随笔训练在形式和思想上较为自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写作思维的延伸,对学生写作思维和创作灵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笔训练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拘束、能够随性的发挥,这些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促使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二、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作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在作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素材和灵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作成果。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好奇,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在随笔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趣味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养成随笔训练的习惯,而且趣味课堂也可以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二)以素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主要是学生通过一定的素材,进行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在学生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极为重要。只有创作灵感,而缺失素材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就会特别的空洞,没有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报纸,观看新闻、影视作品等进行素材的收集和积累,然后在进行随笔训练和作文写作。学生在素材收集时一定要进行素材的整理和记录,并在这一阶段进行随笔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对素材的掌握,还可以通过随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丰富自己对素材的理解。
(三)以生活为媒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种事物或者行为的看法和观点。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以实际生活为媒介,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灵感和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七年级作文专题一“写人作文指导”,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引导学生以人物的实际生活事例为主,在写作中要真实的体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行随笔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将实际生活贴切的通过随便训练及作文写作的形式展现中来,而且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更加的真实,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作者:罗福权 单位:贵州省凯里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茜.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上,下旬),20xx,13(3):360-361.
[2]王永军.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10):30-30.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2(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坚持“只写了解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以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集农村之言
“立夏不下,犁扒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作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此处隐藏9855个字……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选的语言点少,才能让学生从容不迫地体验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有利于教师设计出层次细腻的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细腻的教学层次,目的在于降低难度,分解目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点,并最终形成鲜明而流畅的教学节奏。
王君老师教《敬畏自然》⑥这篇较长较难的课文,第二个教学方案只选了三处语言点进行品析,在品析“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时,引导学生分别用“反问句的语气”“变为肯定句”“变为感叹句”“用无奈的语气”“用愤怒的语气”“用恐惧的语气”来诵读,然后,让学生仿写词句,“创造一个新句子来读”……课堂上书声琅琅,层次细腻,过程生动。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1新一轮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特,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个人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2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课文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体会作者文章的特色,学以致用,为今后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打基础。要使学生得到发展,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话语自由空间,做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课堂实效性才得以保障。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多读书,善于积累,勤动手是提高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作文课堂教学呢?现就此话题谈淡几点具体的做法。
1、日记或者片段描写入手,激发写作兴趣:
“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求真、向善、爱美。”(魏书生)从日记入手激活学生兴趣,在爱好兴趣中打开学生写作之源,引出“情感活水”。
第一,学会观察,写好分类日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教给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分类别的写日记的方法。第二,创设情景,写好活动日记。“运动会”、“五四”、“十一”、 “教师节”、“元旦”等学生有了丰富的实践,写起作文来新鲜、刺激,就能抒写真情实感。并用“新闻发布台”、“故事笑话林”“手抄自办报”、“班级明星榜”、“聪明一休屋”等形式,营造作文环境。以此来扩大他们的生活范围,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引导他们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对生活既观察又思考,以微知著,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各种”生活信息,真实地、创造性地“再现”到文章中。
2、在作文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②这样的作文教学能营造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地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思考,实现全体参与、个别辅导。拓展写作空间,帮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材料,促进思维和表达。
写作时应该做到:
一、学会审题,把握选材。
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只有弄清题目每个字的含义,才能确定中心。所以审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初中以记叙文为主,应注意题目的范围和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接下来是如何选材,有些同学作文中心不突出,内容没有详略。一定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概念:选材必须围绕中心,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要详写。接着给他们作文趣目,让他们确定中心,概述所选的几件事。通过专项训练,学生对如何审题和选材有了正确认识。
掌握了审题和选材,还不能写好一篇作文。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告诉我们材料的积累是写作非常关键。
二、拓宽阅读面,善于发现。
如果我们仅凭借语文课内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是很多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新鲜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对男边的人、事、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异且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电子时代,电视与网络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们给学生比书本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知识。面对眼花缭乱的电视节目,应如何选择呢?我建议学生和家长一起看,在家长的帮助下认清真善美假丑恶,提高提高的.审美能力,并把它和看书、参观,做游戏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各种积累相互联系,更系统化。而网络为学生打开通向遥远世界的窗户,让我们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识。
三、勤于积累,注重练习。
写日记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但是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因此我要求每周写一次随笔,把最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每天有一名学生把自已所写抄写在小黑板上,课间同学们帮助他论证字、调、句的错误。使同学们少写“土语”,多用“雅词”。总之,凡自已的亲身经历,喜怒哀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写。这样,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读书、看报,积累了知识。仿写、改写、周记、书信掌握多种写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又互相取长补短,拓展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达到多练的目的,提高写作速度,效果较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