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随笔

时间:2025-07-02 23:42:25
初中语文随笔

初中语文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随笔1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

初中语文课本的范文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本。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这些文章时,仅凭借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是不行的,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对生活的体验欠缺。多媒体技术通过有声的画面,生动、形象、具体,轻松地把学生引入文章描绘的意境,突出文章的主题,加深理解文本,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例如讲述《敕勒歌》时,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静止的画面对应着诗里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过之后反应不大,教师引导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的颜色怎样?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景物有哪些?它们占的比例有多大?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呢?顿时,学生情趣盎然,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说出草原景象:广阔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微风轻轻吹拂,丰茂的草木府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一群吃草的白羊群时隐时现。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勾勒了天高地广的宏伟景象。随后出现与学生想象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让学生看到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共同感悟诗的美。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牛羊是草原图画的主体,是绿色锦缎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作者不是把主体死板地画在那里,不是一开始就看到,直到末了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风吹草起,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有多少牛羊,有多少美的事物,是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是踏着牧歌的'小伙子?......学生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空间,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弊”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必须有效利用取得最佳效果,恰当使用,不能画蛇添足,产生不良效果。

1、阻碍师生情感的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激活思维,形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充满人性的特点荡然无存。例如讲述《苏州园林》时,多媒体技术演示有关园林的图片,教师忙于让学生观察,讲台上认真地操作,一遍遍地演示,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忽视了教师的存在,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荡然无存。结果是教师与学生处于“目中无人”的境界,师生“对话”被冷冰冰的多媒体技术取代。

2、造成思维的单一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内容是教师选的,使用的素材是教师搜集的,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笼子”,然后就是要花时间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笼子”,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行为主宰课堂的一切,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移情、激趣,传统的教学朗读,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等都难以让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技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教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去模仿,让学生学得惟妙惟肖,那就形成了思维的单一化。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难道一句话一段文字只有一种读法吗?显然不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一种手段,有着巨大的魅力。一定把握好,决不能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要领,深思熟虑,确定一节课哪一环节需要使用,哪些环节不需要使用,切记不可简单地堆砌、滥用。不能为赶时髦而滥用。

初中语文随笔2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同时还有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以此活动中,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学习环境以及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同时家长也通过教师家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更清楚认识到了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通过对老师的交流,更好地配合老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这次家访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具体地反思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共同督促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的心声。从家访中,我们处处可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寄托着家长对他们百分之百的期望。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孩子平时有烦恼最愿意倾诉的对象还是他们的父母,如果家长能配合老师,多关注孩子不在学校时的表现,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那么学校的教育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家访效果的反馈

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可以巩固家访的效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家访后,老师应对学生及时加以督导,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老师应把握好这个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想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构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

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的谈话中了解到,很多家长面对逐渐步入高中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很困惑,似乎与孩子的沟通更困难了,然而从我们与他们的沟通谈话中似乎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往生活中遇到很多困惑,所以当我们每走出一个学生的家里时,家长都是对学校此次的活动表示万分的感激。

通过这次家访不仅能够广泛听取社会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更主要的是让我们都获得了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机会,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让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顺利,真正实现获得德育和智育全面的双丰收。

初中语文随笔3

师者,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受人景仰。老师的光环是在桃李满天下背后付出的艰辛的汗水铸成的,融入了一生的心血,经得起沧海桑田的变迁。

记忆犹新的是初三时所上的那堂语文课,记忆中的语文老师小吴老师一直是位可亲阳光的女老师,那一刻却拖着摇晃的身躯,缓缓步入教室,脸色没有以前的红润,嘴唇有些泛白,手中还留着打点滴时留下的棉球。白色的小棉球在那一刻是多么显眼,也宣告着老师身体的强烈不适,那一天,全班同学都特别认真地听课。讲台上的粉尘飞扬,惹得吴老师干咳不止;那一刻,有些沙哑的嗓音听起来却是如此美妙,就如《诗经》中的那篇《蒹葭》般让人陶醉。整堂语文课上她都保持着一贯的微笑,变化的是她的咳嗽声一直回响在教室。我们关切地想让她休息,她却摇摇头努力往下讲,并说“如果你们为我好,就趁现在我们在一起的.这段时间,认真听课。”是啊,初三了,还有多少 ……此处隐藏6177个字……导致我接手这些孩子时,他们的小学基础参差不齐,居然还有语文拼音不过关的孩子,这一点是大学毕业不久的我所不曾想到的。面对这一让我挠头的问题,我曾经试着用下课时间给班级那些基础特别差的孩子辅导拼音,但收到的效果甚微,一是因为学习拼音是个很枯燥的东西,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二是课余时间毕竟有限,想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学习一年的东西真的很困难,不久我就发现,我的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于是,满腔的热情被当头一盆冷水泼下,把我浇了个透心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级中拼音基础最差的学生修文龙的拼音水平竟然突飞猛进,我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和他的谈话我知道了并不是因为我给他"吃小灶"使他的拼音进步,而完全是因为我的一句即兴发挥的话。

记得那是十月份的一天,我正在讲台上讲课,双眼无意间瞥向窗外,当时正直一阵秋风吹过,校园内的柳叶随着瑟瑟的秋风四处飘洒,于是我情从中来,对学生们说:"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它们活跃在诗人们灵动的笔尖,镌刻在读者们的心怀中,在杜甫的眼中,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凄凉;在毛泽东的笔下,秋天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壮丽;而在刘禹锡的心中,秋天则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可以说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情感,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的那样:‘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修文龙对我说,就是因为当时我的这番即兴讲演,使他知道,原来描写秋天的句子可以这么美,不再是只有小学时的"丰收的秋天","金色的秋天"那些枯燥干瘪的字眼,他说他第一次领悟到语文的魅力。于是自己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语文,让自己也能写出那些美好的句子供后人传诵。但他也深知拼音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想要在语文上有所见地,总不能连拼音都不会啊,从此以后,他就专心致志的研究起拼音来。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真的没有白费,他的进步也映在了全体学生的心中。

修文龙的进步并不是因为我的课外辅导,而是因为他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语文的魅力,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真的印证了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教授知识虽是老师的职责,但培养兴趣才是老师教学真正的成功。

经过这件事情后,我慢慢的将我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上。让我忧虑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像修文龙同学那样仅仅因为一句也许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诗词就对语文产生兴趣,要知道,班级中语文成绩拔尖,日常积累丰富的学生大有人在,我深知,这些优等生们的成绩好很多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学科,而是只是想要有个美好的前程才捏着自己的鼻子逼迫自己学习的,我不希望他们在语文学科上也是纯粹的为了考大学而机械的学习,我要让他们把学习语文当做一种快乐,成为一种享受,因为我认为语文教育的真谛并不只局限于教授语文知识,而是让他们通过学习语文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文化,塑造他们的灵魂。

当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任重而道远,其中的欢乐痛苦也会不断交替上演,但如果我们都能怀着一颗坚定负责的心态去教导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语文,喜欢语文,不难发现,我们在教授给他们语文知识的同时,竟重塑了他们的灵魂。我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初中语文随笔13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

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长得一片翠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桠间寻找快乐;如果你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

如果生活是一座壁立千仞的高峰,走好自己的路,就算无法登上顶峰,也可以在峰回路转中体会途中美景,又何必为登顶不成而惆怅。撒哈拉漫漫沙路上,曾留下三毛无悔的足迹,她的`生命宛如千百年站成的一棵树;阿里山日月潭秀山丽水的风光中,曾留下林清玄无悔的记忆,他的生命宛如一片飞上蓝天的白云。只有敢于展现自己,只有敢于在白己的蓝天下振翅高翔,生命才会焕发出夺目的色彩。

作家屠格涅夫曾说,要找出自己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你不比一颗星暗淡,不比一棵树低矮,“天生我材必有用”,别人可以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我们却可以拥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景。诗人说过,我是这个土岗子上最出色的麦子。是啊,不必羡慕别人的辉煌,勇敢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也许柏拉图的雅典学院,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位思想家,但在那里却有更多默默耕耘的学者,为捍卫真理而感到快乐。

初中语文随笔14

我是90年代的孩子,也许吧,生活在这个昏涩、忧郁、沉闷的21世纪,耐心地搭着我的四面墙,刺目晌午黄色,我彻底地被围笼。

安徒生说高塔的城堡里不是公主,就是巫师,而我的.这四堵高墙之下,却是尘封的孤寂的灵魂。默默地守护那一份纯真,没有谁可以打破这份寂静,也没有谁能够侵吞这份孤独。

如此忧伤、纯真的孩子,在这绚烂的天空下,我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影子,活在冰冷的高墙里独自深思,呼出的,吸入的都是自己的忧伤与无奈……

我终究觉得自己是被这世界给遗弃了,生活那么热闹,我却只得守者那一份寂寞。我的理想,我的叛逆都被这热闹带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固执地只想在高中3毕业后,独自一人背一个大大的包包,一个人打拼,直到某一刻重新回到四面高墙里,静静地死去,静静地埋葬守侯了一生的寂寞……

淡淡的一生,静静的孤寂,我埋葬了青春,我陷入了孤寂……

终于发现我比焰花更寂寞……

初中语文随笔15

在温暖的日子里,金灿灿的阳光照在绿叶上,绿叶立即兴奋起来,通体透亮。阳光像一个金色灵动的精灵,顽皮地在指头雀跃。路边的'草地上,小花们昂着头,舒展开花瓣,好像在进行一场亲密温馨的交谈。人们被阳光包裹着,欢乐极了。

我爱阳光,不仅是因为这样美丽的画面,更因为阳光象征着一种希望,一种信念,是在艰难处境中不灰心,不绝望的精神。

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在耳聋后顽强地生活了31年,并写下了无数不朽的音乐作品。他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这坚定的信念不就是这位作曲家心中淡淡的一缕阳光吗?有了这希望的光芒,他感到内心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对生活充满了眷恋,他感到自己耳聋后的生命仿佛是一次新生,他感慨地说:“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多美呀!”

我爱阳光,还因为它告诉我怎样变得更坚强。历经挫折时,不要被打垮,要用微笑面对生活。

当我品味失败走出教室时,无意间抬头,我被震住:远处的山边,赤、橙、黄、绿、青、蓝、紫,腾空而起。顷刻间,那飞起的彩虹,那雨后的斜阳告诉我:“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我的心好像从地面飞到天空,所有不快,瞬间消失。

阳光,不仅是希望,是信念,同时她还是生活态度,她让我感受光明、温暖,时刻提醒我向上。

《初中语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