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安全生产试题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生产试题11、[试题]叉车是工程和物流企业广泛使用的搬运机械,各运行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正确设置其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根据《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N0001),下列针对叉车运行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安全要求中,正确的有()。
A.蓄电池叉车的控制系统应当具有过热保护功能
B.蓄电池叉车的控制系统应当具有过电压、欠电流保护功能
C.蓄电池叉车的电气系统应当采用单线制,并保证良好绝缘
D.液压传动叉车,应具有微动功能。E,静压传动叉车,只有处于制动状态时才能启动发动机
【答案】ADE
2、[单选]化学品火灾扑救要特别注意灭火剂的选择。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禁止用水、酸碱等湿性灭火剂,对于钠、镁等金属火灾的扑救,应选择的灭火剂是()。
A.二氧化碳
B.泡沫
C.干粉
D.卤代烷
【答案】C
3、[试题]闪点、燃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是危险物质的主要性能参数。下列关于危险物质的主要性能参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闪点越低者危险性越大
B.甲烷的爆炸极限为5%~15%
C.最小引燃能量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使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所需最小电火花的能量
D.爆炸极限越低越好
【答案】D
4、[试题]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下列关于可燃物质燃烧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道流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B.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内扩散混合,混合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火源发生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C.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的蒸汽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D.可燃固体物质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后与氧进行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答案】A
5、[试题]《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规定,[试题]1-1级建筑物为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发生爆炸事故时,其破坏能力相当于TT的厂房和仓库。[试题]1-1。级建筑物为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发生爆炸事故时,其破坏能力相当于火药的厂房和仓库。进行()工序的厂房属于[试题]1-1级。
A.爆竹类装药
B.吐珠类装(筑)药
C.礼花弹类包装
D.黑火药造粒
【答案】A
6、[试题]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面的机械装备通称为工程机械。下列机械装备中,属于工程机械的是()。
A.卷扬机
B.拖拉机
C.压缩机
D.挖掘机
【答案】D
【解析】B、D选项中,电气故障属于非机械性危险;C选项中,危险温度属于非机械性危险
7、[试题]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绝缘材料上的电场强度高于临界值时,绝缘材料发生破裂或分解,电流急剧增加,完全失去绝缘性能,导致绝缘击穿。关于绝缘击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绝缘击穿后绝缘性能会很快恢复
B.液体绝缘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无关
C.固体绝缘的电击穿时间较长、击穿电压较低
D.固体绝缘的热击穿时间较短、击穿电压较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绝缘。选项B错误,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一般认为纯净液体的击穿与气体的击穿机理相似,是由电子碰撞电离最后导致击穿。选项C错误,电击穿的主要特点就是电压的作用时间较短,击穿的电压较高。选项D错误,热击穿的主要特点就是电压作用的时间也比电击穿更长,而击穿的电压比电击穿更低。
8、[试题]锻造是金属压力加工的方法之一,是机械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锻造机械在加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较多。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热锻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A.火灾
B.机械伤害
C.刀具切割
D.爆炸。E,灼烫
【答案】ABDE
【解析】见上页课件分类。
9、[试题]客运索道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下列关于客运索道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循环式架空索道,爬坡能力小,不能够适应险峻陡坡
B.客运缆车,客车距地高度允许超过100m
C.往复式索道的工作特点是线路在地面,运行安全性高,便于营救
D.客运拖牵索道对地形要求较高,不能与滑雪道交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客运索道基础知识。选项A错误,循环式架空索道,爬坡能力大,能够适应险峻陡坡;选项B错误,往复式索道,爬坡能力大,可跨越大跨度,客车距地高度允许超过100m;选项C错误,是客运缆车的特点。选项D正确。
10、[试题]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化或化学能量的释放或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将转化为机械功、光和热的辐射等。按照能量来源,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下列爆炸现象中,属于物理爆炸的是()。
A.导线因电流过载而引起的爆炸
B.活泼金属与水接触引起的爆炸
C.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引起的爆炸
D.液氧和煤粉混合而引起的爆炸
【答案】A
【解析】物理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能量因失控而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系内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把内部所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成机械能、热能等能量形态。这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B选项中,活泼金属如钾、钠、镁等与水接触形成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属于化学爆炸;C选项中,粉尘爆炸的爆炸机理虽仍在探讨之中,但可以确定的是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不稳定的气固二相流反应,其爆炸过程比较复杂,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化学反应过程,故属于化学爆炸;D选项中,液氧属于氧化剂,煤粉的主要成分是碳,属于还原剂,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爆炸。导线爆炸属于超温超压爆炸,是典型物理爆炸的代表。
……此处隐藏38691个字……考核相关责任人300-1000元,考核部门业绩合同3分;( )A、300-1000 B、50-100 C、500 D、1000
4、使用的明电线(滑触线)高度不宜小于3.5米,如低于3.5米的明电线应有安全网罩,并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或信号指示灯。( )
A、5 B、2 C、3.5 D、4
5、以下哪项不属于一级动火作业范围。( 稀油站 )
A、柴油罐 B、稀油站 C、纸袋、库区域内 D、煤堆棚
6、二级动火作业许可审批必须由动火作业部门领导、动火负责人、监督人、监护人会签审批,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动火作业前动火作业负责人及安全监护人、监督人必须到场,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
A、部门负责人 B、安全监护人 C、班长 D、员工
7、一级动火作业许可有效期不超过8h,大、中修期间可延长至12小时;二级动火作业许可有效期不超过12h,大、中修期间可延长至16个小时。( )
A、10 h B、6 h C、 8 h D、5 h
8、作业(坠落)高度在2~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
A、2~5米 B、3~6米 C、2米 D、1.8~3米
9、二级高处作业由安全环保部经理或安全专员负责高处作业的许可签发,作业部门安排人员现场监督管理。( )
A、部门负责人 B、工段长 C、分管领导 D、安全环保部经理
10、高处作业连续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11、清库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参加清库操作、安全防护、紧急救援和事故应急处理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从事清库作业。( )
A、安全防护 B、操作规程 C、设备设施 D、安全教育
12、停工上锁挂牌:对设备进行装置、维修、调校、检查、清洁时先切断电源,关闭所有动力源,使设备及工具不能启动或移动,确保设备及工具处于安全状态;无法上锁时用挂牌标明“正在进行维修工作”“禁止合闸”,做好此项工作后再进行上述作业。( )
A、当心触电 B、禁止合闸 C、有人工作 D、禁止靠近
13、悬挂式设置的标志的下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米。局部信息标志的设置高度应视具体情况确定(如:设备、栏杆处等)。( )
A、1.5米 B、2米 C、1米 D、1.2米
14、由生产部门领导组织安全领导小组、技术人员、工段或班组有关人员参加隐患排查,每月进行两次,对排查出的问题,纳入部门计划,责成专人整改,并报安全环保部。( )
A、一次 B 、四次 C、两次 D、三次
15、班组、工段、部门按规定的要求上报隐患排查整改材料,未按规定要求完成的考核相关责任人50元/项。( )
A、50元 B、100元 C、150元 D、200元
16、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不少于24学时,矿山不得少于72学时。
A、12 72 B、8 48 C、24 72 D、12 48
17、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部门、 工段(班组)二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A、六个月 B、三个月 C、 十二个月 D、一个月
18、临时用电是指新接电源的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15天,如临时照明灯、临时轴流风机等。
A、15天 B、30天 C、8天 D、3天
19、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
A、22类 B、3类 C、10类 D、20类
20、各部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负责对中高度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
A、安委会 B、各部门 C、安全环保部 D、工会
21、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 )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A、 50 B、100 C、150 D 、200
2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A、安全第一 B、综合治理 C、预防为主 D、以人为本
23、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员工代表 C、工会负责人 D、部门负责人
24、年内个人累计出现3次以上“三违”行为的,待岗学习。由人力资源部重新考核后上岗。
A、3次 B、2次 C、4次 D、1次
25、各部门工段 /班组每周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并登记,部门每月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形成部门隐患排查治理计划报安全环保部登记备案。
A、三次 B、两次 C、一次 D、四次
26、高处作业前要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工器具,不符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的材料器具设备不得使用。
A、高温作业 B、动火作业 C、吊装作业 D、高处作业
27、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明确操作流程、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安全要点、严禁事项、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应急处置等内容。
A、工具使用 B、作业安全 C、严禁事项 D、行为安全
28、危险作业监督人员必须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A、安全培训 B、应急救援 C、防护措施 D、劳保穿戴
29、危险作业监护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全程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A、管理 B、全程监督 C、检查 D、考核
30、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A、危害因素 B、防护措施 C、劳保用品穿戴 D、人员配置
31、登高安全作业许可证审批人员应赴高处作业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高处作业。
A、风险辨识 B、安全措施 C、工具配置 D、应急物资
32、危险作业审批流程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危险作业程序和前期安全预防性工作的审核。
A、许可证办理 B 危险作业程序 C、风险辨识 D、安全交底
3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A、安全交底 B、事故应急措施 C、安全培训 D、人员配置
34、部门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二次班组安全活动,并签字。
A、一次 B、三次 C、二次 D、四次
35、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级,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A、整改 B、监控 C、登记 D、评估分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