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5-08-30 01:18:22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一份什么样的试题才能称之为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题

1、法律解释根据其解释的主体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和非正式解释。

2、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

3、我国的司法解释可分为审判解释和。

4、在我国,有权对宪法和法律进行法定解释的机关是。

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应报解释和决定。

6、辩护律师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是解释,没有法律效力。

7、我国的司法解释权,属于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判断题

1、审判解释就是案例解释。

2、严格依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既不缩小,也不扩大,这种解释称为字面解释。

3、对法律所作的正式解释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文件的字面涵义进行,不得扩大或缩小其字面涵义。

4、我国的审判解释权属于国家各级司法机关。

三、单项选择题

1、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 〕。

A、有权解释和学理解释

B、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C、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

D、严格解释和自由解释

2、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称为〔 〕。

A、文义解释B、历史解释

C、系统解释D、目的解释

3、在法律推理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 〕。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

C、辨证推理D、类比推理

4、有权解释宪法的国家机构是〔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政协

5、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对各级法院的判例进行研究,就某种类型案件的审判总结出一般规则,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公布,其总结过程属于〔 〕。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

6、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 〕。

A、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

D、由各级国家权利机关解释

7、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两类:一类是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另一类是〔 〕。

A、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B、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D、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8、〔 〕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的解释。

A、法定解释B、扩充解释

C、目的解释D、学理解释

9、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D、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10、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

A、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和系统解释

D、字面解释、扩大解释和限制解释

11、我国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行政法规所做的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B、行政解释

C、学理解释D、司法解释

12、司法解释是指〔 〕。

A、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做的解释

B、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做的解释

C、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

D、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做的解释

13、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做的解释〔 〕。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只对省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C、只对县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D、只对基层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14、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17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1万余元,有关法院认定潘某与陈某共同构成犯罪,并对番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过程属于〔 〕。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

15、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做〔 〕。

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

16、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即出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

四、多项选择题

1、法律推理的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下列情况中需要辩证推理的有〔 〕。

A、法律规定本身意义模糊

B、出现法律空隙或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

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2、20xx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对《刑法》第294条第1款规定的“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做了解释,该解释为〔 〕。

A、法定解释B、文义解释

C、司法解释D、目的解释

3、甲某是法学院教授,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兼职律师。他为因传播淫秽录像而被起诉的毛某担任辩护人,在法庭上依据刑法学理论对传播淫秽录像的犯罪构成作了阐述,并综合其他方面发表了辩护意见,被法院采纳甲某的辩护意见属于〔 〕。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

C、任意解释D、正式解释

4、下列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务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是〔 〕。

A、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B、委员会

C、国务院D、主席

5、关于归纳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比是归纳推理的一种方法

B、归纳推理的优点是同样案件同样处理

C、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制定法传统中所运用的法律推理

D、归纳推理可在相当程度上填补制定法的空 ……此处隐藏9651个字……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5

一、填空题

1、法的创制,包括对现行法的制定、和废除。

2、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是___和认可。

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三种方法是法典编篡、法律汇编和。

4、在我国,狭义的立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制定法律的活动。

二、判断题

1、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

2、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无效的。

3、法的制定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变成国家意志的基本方式。

4、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这里所说的法律是指广义的法律。

5、判决书、逮捕证、公证书都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6、法一经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通过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7、违反法定程序而制定出来的规范性文件有的可以具有法律效力,有的不能具有法律效力。

8、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所制定的法律。

三、单项选择题

1、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法律的活动,称为〔 〕。

A、法规汇编B、法典编纂

C、广义的立法D、狭义的立法

2、我国立法程序中,宪法修改草案需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A、三分之一B、五分之三

C、二分之一D、三分之二

3、地方性法规制定出来后,还必须报〔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B、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C、国务院备案D、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4、法的制定是〔 〕。

A、统治阶级政党的特有活动

B、统治阶级的一般活动

C、国家的专有活动

D、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共有的活动。

5、非规范性的决议、决定、命令是适用有关法律的文件,它〔 〕。

A、属于法律B、不属于法律

C、属于行政法规D、属于司法解释

6、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是指〔 〕。

A、成文法B、不成文法

C、习惯法D、判例法

7、在我国的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是〔 〕。

A、提出法律案B、审议法律案

C、通过法律案D、公布法律

8、下列哪一种文件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

A、民法通则B、营业执照

C、判决书D、逮捕证

9、立法体制是指〔 〕。

A、依照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B、立法技术

C、立法措施

D、立法规划

10、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

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C、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才能保证立法的质量

四、多项选择题

1、法的制定是〔 〕。

A、将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B、将统治阶级意志转化为全社会统一的意志

C、将统治阶级意志奉为法律

D、将统治阶级意志规范化、法律化

2、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有〔 〕。

A、民主原则

B、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3、在我国,狭义的立法包括〔 〕。

A、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的活动

B、全国人大常委制定和修改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的活动

C、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定条件下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的活动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任免决定的活动

4、下列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渊源的有〔 〕。

A、规范性文件B、判决书

C、委任状D、逮捕证

五、名词解释

1、立法2、立法体制

3、立法程序4、立法技术

5、授权立法

六、简答题

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简答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

3、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修改2、制定

3、法律清理4、常委会

二、判断题

1、ü 2、ü 3、ü 4、× 5、×

6、× 7、× 8、×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B

6、A 7、C 8、A 9、A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C、D2、A、B、C3、A、B、C

4、B、C、D

五、名词解释

1、立法,也称之为法的制定,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性活动。

2、立法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哪些国家机关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其核心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3、立法程序,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除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4、立法技术,是指在法的创制活动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的创制的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操作技巧等。

5、授权立法:是指立法机关在其制定的一项原则立法中,规定将某些具体立法授予行政部门、专门设立的机关或司法部门。

六、简答题

1、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有:〔1〕立法的法治原则;〔2〕立法的民主原则;〔3〕立法的科学原则。

2、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是:〔1〕立法体制是一元的,国家立法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使。〔2〕立法体制具有多层次性,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中央和地方在立法权限上有所划分。〔3〕只有一个立法体系,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3、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有:法律议案的提出,所谓法律议案,又称之为法律案,是指依法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或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制定、修改或者废除某项法律的正式提案,正式提议;法律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已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案进行正式的审查和讨论;法律案的通过,是立法机关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为法律,这是在全部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和国家元首将已经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正式公布,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