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3 18:06:2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64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 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

教学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 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 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 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 标出观察顺序。

4、 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第64页)

1、 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 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3、 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 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习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习。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 ……此处隐藏17335个字……>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知道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比如人们经常从哪3个面来观察(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新授

例1 投影出示

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

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4、让学生完成P41

5、p41 做一做

三、 课后练习

p41 做一做

P42 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

书本上并没有要求学生画出对应3个面的平面图,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不看连线题目的选项,直接想象画出3个面的图,之后再连线,这样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并得出对于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平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三、用动的形式,对四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添加思考。

四、给定立体图形画三视图、给定三视图,尝试绘出立体图形。

先摆一摆右边的物体,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么形状?下面的形状各是从哪面看到的?

五、训练。

教学反思: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之间要和谐统一。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知识探索,在教师的主导下建构系统的知识。探究后的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过程同样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做到动静结合。再一个要做到的是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的统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拓展实践领域。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