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7 03:10:22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腊八粥》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品析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聊聊生活中的“腊八粥”,

2、交流课前搜集的沈从文资料。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圈画。

2、学生交流,“品尝”腊八粥的美味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如:“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勺大勺朝口里塞灌呢!”

3、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一件什么事?

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三、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文中多处写到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情形,请你画出来并作批注,体会他的心情。

【设计理念】

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思、所感和所想。因此,在批注中圈、点、勾、画等符号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而教师会随堂巡视,适时点拨,在学生充分感悟后,组织交流。交流时,要引导有感情朗读。

2、小组讨论,1人发言,其他补充。

3、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析

①神态动作: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急红了眼”所表现出的急切心情。

②心理描写: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

此刻的八儿想吃却吃不到,只能想象锅中的美味,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③“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从八儿的语言中体会他的天真无赖,这里写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诗中所说“最喜小儿无赖”。

文中八儿的语言最为有趣,于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

4、情景再现,品读语言

①呈现文中三处对话,学生自由读

②片段一:师生合读片段二三:学生合作演读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方式,以读促悟。描写、抒情课文,可“诵读欣赏”。

5、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6、八儿这么想吃粥,他吃到了吗?引出最后一段话。

7、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情景。

【设计理念】

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四、课外延伸

名家阅读:推荐阅读冰心和老舍的《腊八粥》

【设计理念】

高老师昨天在讲座中特别提到:要注重类属化阅读,瞻前顾后,由个及类。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把无休止的课堂提问变为几项有张力、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建立篇章意识,强化整体性阅读。

【导学案】

1、学写生字。

tuòmò nónɡchóu ɡǔzhànɡ fèiténɡ tiántiánnìnì

( )( )( ) ( ) ( )

2、熟读课文

3、关于腊八粥,你有什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作家沈从文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2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此处隐藏13013个字……/p>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导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体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划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里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腊八粥

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14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