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认识》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线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线的认识》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会判断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使学生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会测量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使学生会用两块三角板或一根直尺、一块三角板正确地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的.特征,会用两块三角板或一根直尺、一块三角板正确地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什么叫垂线?相互垂直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怎样?
(2)相交的两条直线是不是一定垂直?
(3)二条直线除相交外,还有一种是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看成是永不相交?
(4)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线。(出示课题:平行线)
(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从上面的例中,你能知道什么是平行线吗?
学生: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这句话中完整吗?谁能提出反对意见?
补充:在同一平面内。
3.平行线也可以叫相互平行。怎样用相互平行来描述下面两条线呢?
A
B
4.刚才我们说火车轨道可以看成平行线,因此要求枕木怎样才能符合要求?
为什么一定要求枕木必须长度相等?你看到过平行线吗?请举例说明
5.根据这个事实,你认为平行线应具有什么特征?
结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6.大家讨论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1)画两条长度一样的垂线,再连接起来。
(2)还有其它方法吗?看书本P63自学这几种方法。
(三)实践应用,形成经验:
(1)判断下列各组线是否是平行线:(图)
P641
(2)下列各组图中有几组是平行线:
P642
(3)画平行线
(4)画这些直线的平行线P644
(5)过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P645
(五)总结提高:
1.什么叫平行线。
2.怎样画平行线。
(六)作业:
作业本
《线的认识》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
2.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3.通过学习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一)认识直线
1、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能变长变大)并请学生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2、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3、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4、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二)认识线段
1、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请学生观察,使学生感知: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说它象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请学生也用线来表示其中的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3、汇报时,指导要在线的'两端加上?来限制它无限延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和端点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三)认识射线
1、用小电筒射向学生,请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让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AB和射线BA不同。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5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5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猜对的给自己得一颗星,画在这道题的旁边。
五、课结
今天学到什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可以给予补充)
《线的认识》数学教案3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1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
(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板书:两个端点)
学生画一条线段。
(3 ……此处隐藏1066个字……示一组垂线,说明: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揭示课题)
指上面的三组直线,提问: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3、联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地方见过互相垂直的例子?
二、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点,指出: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外还有一个点,我们用字母“P”来表示这个点。习惯上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作已知直线,点P是直线外的一点。
从点P向已知直线任意画一条线段,并与已知直线交与一点,谈话:像这样从点P起,向已知直线画线段,可以画多少条?
从点P起分别向已知直线画几条线段,且其中有一条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提问:在所有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出的线段中,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是哪一条?
讨论:还能找到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的线段吗?在从点P向已知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有多少条?
再问:这条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与其他不垂直的线段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明确:从点P向已知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学生看书第90页例7中的图,量一量图中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出的所有线段的长度,看是不是这条垂线最短。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通过测量,你认为上面的发现正确吗?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指图中的垂直线段,指出: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也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点到直线的距离)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点P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线的认识》数学教案6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4——15页的线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线的变换和确定线与线的关系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而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演示:教师取出手电筒,打开电源开关,让光线射向远处。师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手电筒的光线了吗?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是什么线?你还在哪见到过这样的线吗?
2、电脑出示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
3、出示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师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
提问: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
提问:如果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直线:都是直的,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边操作边提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不断地观察、思考、总结,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3、三种线的读法。
教师出示三种线,让学生指出哪条是直线,哪能条是线段,哪条是射线。
我们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边读出三种线的名称边板书
图(1)的线段读作:线段AB(或BA)
图(2)的射线读作:射线AB
图(3)的直线读作:直线AB(或BA)
师强调: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师:三种线的读法大家已经掌握了,那你能画出线来吗?
4、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5、两点间的距离。
教师设计一个“小狗吃骨头”的情景(电脑演示)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细线摆出三条不同的路线,再将三条细线都拉直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两点间的线段比曲线和折线都要短。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之间敞开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大胆与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够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一个点拔者、组织者。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比眼力:(1)比较下面两组线段一样长吗?
师:同学们你们估一估,哪一条线段长?
根据同学们估的结果,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来确定自己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看一看,量一量环节是告诉学生眼睛的观察与实际的测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所以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干扰。学生先猜一猜,然后再亲自动手量,使孩子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和享受,从而结束了本节课全部的教学任务。
四、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回到家找一找,你生活中亲眼见到的,或在电视或其它资料上看到的有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哪些线是线段。
板书设计:
线的认识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