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05 08:46:24
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学习目标】

1、感悟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情节中发现多维的深刻主题

2、掌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的描写方式

3、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基础积累】

1、字词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3、小说的情节由x 、xxx、x和x构成。

4、描写人物的方法有x、x、 xxx和心理描写等。

5、《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

6、本文以 为主线,以 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 关系。

7、本文的主人公是 。

8、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 )——高潮( )

——结局(躲于勒)结构全篇 。

【感受课文】

1、你第一次读了这篇小说,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

2、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一下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决不靠作者的叙述,而是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让他们自己自然的去表露。

课文“提示”指出:“要求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情,准确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请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神情和言行的语段,通过读,体会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并概括他们对于勒的态度。

菲利普:语言

神态

心理

动作

菲利普夫人:语言

神态

心理

动作

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4、文中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相遇时,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菲利普夫妇才能指挥全家“安然脱险”,设想假如那个卖牡蛎的于勒偶然间抬起头来,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的目光相遇,请你选择一种最有可能出现的场面,并从课文中找出这种选择的依据。( )

A 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想相认

B 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不想相认

C 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想相认

D 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不想相认

5、读完课文之后,巧妙的情节设计,丰富的人物形象肯定会久久的在你的脑海里回旋,你可以考虑下面的问题:

(1).我最感兴趣的细节

(2).我最感兴趣的人

(3).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

(4).我眼中的若瑟夫

(5)、我眼中的于勒

6、关于本文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假设在哲尔赛岛上,“穷于勒的事”被“我”的姐夫知道了,请设想一下事情会怎样发展,  

【阅读分析】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 )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

三、选择题。

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 )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 )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

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

4、对句式的类型和句式的变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这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既然你知道不是他,就不该这样胡说八道。”

B、“我也正是这么想呀!”这是祈使句,改为陈述句是:“我也正是这样想的。”

C、“这无可疑了。”这是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是:“这有什么可疑的呢?”

D、“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这是否定句,可以改为双重否定句:“后来大家没有一个不说话。”

四、语段分析

1、朗读从开头至“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品味:

(1)“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说说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把这话改为“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其实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吗?

(3)“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删去这句话,有什么影响吗?

(4)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是怎样表现的?

2、朗读“果然,十年之久·····风俗习惯”,品味:

“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 ……此处隐藏905个字……文字塑造菲普夫妇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A.对孩子不溺爱。B.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追求虚荣、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风气。

C.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关系。

【感悟人生】

1、“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创新写作】

1、假设在船上的于勒不是真正的于勒,而是与于勒相貌酷似的人,菲利普一家从哲尔赛岛到家时,出来迎接他们的竟然是发了大财荣归故里的于勒,这时……

2、下面有一段情境,请续写。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3、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4、假设课文中出现的“于勒”是假的,这一切都是真正的“有钱的于勒”买通船长演出的一曲双簧戏。当真“于勒”为“若瑟夫”的言行而感动,拿着支票来到菲利普一家人面前时,请你发挥自己的想像,描绘一下菲利普夫妇的神态和心理。

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

简介作者,掌握字词,了解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利用名言导课:

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生齐读: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和作者莫泊桑。

二、导学导读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P168)

2、学习字词:学生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3、指读预习提示,明确学法。

4、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划分部分、归纳段落大意。

5、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见”、“躲”,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4),盼。

第二部分(5——19),赞。

第三部分(20——47),见。

第四部分(48——49),躲。

(三)布置作业:练习六。

第二课时

一、承前导入

1、抽查字词掌握情况;

2、回顾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讲析一、二部分

1、指读第一部分

2、讲析并板书

(1)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并不是”、“刚刚够”、“有两个姐姐”,概括写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几件虽显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了。

①样样——都要节省(无一例外)总

二②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拮

③买货——减价底货(拮据至极)分——穷

段④长袍——自己做的(无可奈何)据

⑤花边——计较半天(爱慕虚荣)

(2)三、四自然段,通过父亲“只要一看见……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行动和语言两方面简练、生动的描绘,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2)小结: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

3、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请大家速读第二部分(4——19),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4、速读后,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板书:

于勒行为不当

叔叔这之前坏蛋流氓无赖

(从前)分文不值恐怖打发他到美洲去

“吃得一干二净……”

父亲还大大占用……对比

的弟做上了买卖……很大的买卖

弟那时候能够赔偿……损失希望盼他回国

(现在)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于勒一回来……境况就不同

5、明确:(1)引起菲利普夫妇“恐怖”的最根本原因是:“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2)于勒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是因为:于勒来信表示“希望能够赔偿……损失”,从而“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3)同样是“于勒”,为何菲利普夫妇对他的评价先后不相同,亲疏前后不一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金钱。

6、教师简析十三至十九段。

(1)13——15,照应第一部分,再次竭力渲染,铺排盼望之情,也为后文于勒再为“恐怖”作好铺垫。

(3)16段中的“上千种计划”,富有讽刺意味,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十分可笑,也显得可怜、可鄙。

(3)17、18段笔触幽默有趣:姐姐们28、26岁了还“老找不着”对象,从一个新的角度是“拮据”;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将到来的财产才上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4)19段,顺着二姐结婚的情节,自然的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情节。

7、小结: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写菲利普夫妇夸赞于勒。作者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为“希望”的心理变化。

三、作业:完成练习一。

《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