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的好奇心较强,但探索能力有限,因此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不带有目标性。《小树叶找家》这一活动我选取了三种特征较明显、幼儿平时生活中有点认识的树叶,通过拟人化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捡一捡、看一看、贴一贴的过程中对三种树叶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 观察银杏树、柳树、枫树叶子的特征,并尝试将同一种类的树叶归类
2、 知道天气凉了,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
活动重点:
认识银杏叶、柳叶、及枫叶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
判断、尝试将同一种类的树叶进行归类
活动过程:
一、情景游戏,引发兴趣
请小朋友到“公园”里捡树叶
二、认识树叶,发现特征
主要从树叶的形状认知
三、操作游戏,“树叶找家”
1、 第一次操作: 根据树叶的形状找到它们的家,贴在相应的树上
2、 第二次操作: 教师总结后,请幼儿再次贴树叶(其中可增加其它树叶的干扰)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性较强,且小班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科学活动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于是整个教学活动我运用拟人化的情景贯穿,请小朋友到“公园”里捡落叶,帮小树叶找家,纵观活动,我的反思是:
(1)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观察发现三种树叶的不同特征,但在探索过程中,我让幼儿自己说的部分不多,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拓宽想象思维,使得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2)在第一次操作中我发现,幼儿对枫叶和柳叶的归类相对比较好,而在银杏树上却贴了各种不同的树叶,反思其原因可能跟背景图的设计也有出入,因为银杏树和柳树都是向上长,树干差不多,而枫树是横着长,比较容易区分,因此为银杏叶和柳叶找家时出现了幼儿难以区分的状况,于是在第二次操作时,我重点强调了这一方面,让幼儿再来比一比、找一找
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知道像房子一样的车是什么车,感知这种车的结构和功能,体会儿歌的情趣。
2、理解儿歌的内容,丰富词汇“日晒”“雨淋”“聆听”“自由自在”。
3、能根据房子的功能仿编儿歌,发展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
1、《房车》挂图一张,事先用白纸遮住轮子。
2、请幼儿准备一张房子的图片带回幼儿园。
3、屋顶、窗户、大门、床、轮子头饰各一个。
幼儿园教案活动过程
一、观察体验。
出示房子图片,请幼儿观察房子由哪些部分组成。
——师:请仔细观察,看看房子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师:再看看这些图片上的房子,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每栋房子都不大相同,有的是多层的,有的是平房,有的是红色的外墙,有的是尖尖的屋顶……尽管房子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门、窗户、屋顶和墙。
二、欣赏儿歌。
1、激发兴趣。
房子都有门、窗户、屋顶和墙,可是我要的`房子不但有这些东西,还要有一样特别的东西。你想知道是什么吗?(揭开被遮住的轮子)有轮子的房子像什么?对,像车,所以,这种房子叫房车。为什么要有轮子呢?请你听我念儿歌。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启发幼儿理解“日晒”“雨淋”“聆听”“自由自在”等词的含义,体会儿歌的情趣。
——师:我的房子要有屋顶,这样我就不怕什么?
太阳也叫日,所以不怕太阳晒也可以说不怕日晒。
不怕被雨淋到可以说不怕雨淋。
——-师:我的房子要有窗户,这样就可以听到什么?听小鸟唱歌,可以用个更好听的词来形容:聆听,就是很认真地听,很仔细地听的意思。
——师:我的房子有了轮子,就可以像汽车一样怎么样?对,可以像汽车一样到处开,很自由自在地四处旅游了。就像儿歌里说的那样“自由自在游四方”。是不是很棒?很有趣呢?
引导幼儿看着图与教师一起朗读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和语言的轻重。
三、表演游戏。
幼儿分成五组分别戴上头饰围成圆圈蹲下,第一句由戴屋顶头饰的幼儿站起来念,第二、三、四、五句依此类推。念完一遍后,交换头饰继续做2—3遍游戏。
四、仿编儿歌。
1、请幼儿想想,屋顶、窗户、大门还有什么作用?
2、房子里除了有床,还有什么?它可以让你怎么样?
3、房车除了可以带我们去旅游,还可以帮我们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得越新奇越好。
4、教师与幼儿一同将好的诗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儿歌。
幼儿园教案活动应变
1、观察体验这个环节可以放在日常环节(如进餐前)中进行。
2、本次活动可以放在故事《我的家、你的家》之后进行,幼儿更容易理解儿歌内容和进行仿编。
幼儿园教案活动延伸
1、可以和孩子一起将仿编的儿歌制作成图书。
2、观察真实版的房车图片。
3、可以在日常环节进行表演游戏或仿编游戏:围成圈蹲着,一人说一句儿歌,说的人站起来。
幼儿园教案区角活动
1、语言区:①把幼儿收集的房子图片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房子图片。比较自己带来的图片上的房子与别人的异同。
②将幼儿仿编的儿歌写下来,制作成一本本图书。
2、数学区:用几何图片拼贴房子、房车。
3、美工区:用纸盒、纸片、瓶盖制作房车、房子。
幼儿园教案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房子的结构图、不同的房车、不同的房子。
家园同步
1、复习儿歌、仿编儿歌。(参看幼儿操作材料、图书)
2、和家长用纸盒、纸片、瓶盖制作房车、房子。
随机教育
当刮风下雨时,可以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丰富和运用新词汇。
相关链接
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电影《飞屋旅行记》《房车之旅》片段,感受飞屋的神奇和房车的便利。
附录:房车简介
房车,英文全称RecreationalVehicle,简称RV。Rving,旅行房车。
用房车旅行,随意停靠在远离城市的沙滩、湖岸、草地、山坡、森林中,同时 ……此处隐藏3461个字……p>
1、出示泡泡水及圆形吹泡泡工具,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吹泡泡唤起幼儿的回忆。
(2)师:圆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各种形状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1)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的'形状。
(2)幼儿猜想,如:你们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
3、自由探索,感知不是圆形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1)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3)交流分享:你发现了什么?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教师小结:原来不管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4、交换工具,继续探索。
科学教案 篇8有趣的蛋
设计意图:
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孩子们很熟悉它。让蛋娃娃有趣地滚起来是孩子们在吃蛋时常做的一件事。让蛋壳变成一张张有趣的脸,这样也会激发孩子们做蛋画的乐趣,中班的孩子在蛋壳上添画短线、圆点、弧线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蛋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可见孩子们对蛋娃娃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深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于是,我就生成设计了《有趣的.蛋》这一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了孩子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不同卵生动物的蛋。
2、认识蛋的结构。
3、在了解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品尝蛋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种鸡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
2、幼儿人手一个熟的蛋、水彩笔
3、课件
教学过程:
1、《dj小鸡》音乐入场 2、幼儿手指游戏
3、幼儿玩摸蛋游戏,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常鸡蛋的外形。
蛋是什么形状的?(长圆形的)它们都有一层什么?(外壳)摸一摸感觉怎样?(坚硬、比较滑)
4、出示课件:鸡蛋 鸡蛋里面有什么?(蛋黄和蛋清),蛋的营养价值
5、幼儿继续玩摸蛋游戏(鸡蛋、鸭蛋、鸽子蛋、鹌鹑蛋),幼儿认识
有的外壳上有什么?(斑点)大小一样吗?什么蛋的外壳上有斑点?
6、认识世界上最大的蛋和世界上最小的蛋(鸵鸟蛋和蜂鸟蛋)
7、蛋的各种吃法
8、蛋的其他用途
9、美工活动:打扮蛋宝宝
科学教案 篇9教学目的: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2、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
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教学难点: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谈话: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极星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
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
1、看图:(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相同之处?
(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是否都有一个“圆心”?
(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2、讨论: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
(1)小组交流
(2)模拟实验一: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象中能想到什么?
(3)模拟实验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动”呢?
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像是不动的,如果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
(4)观察陀螺运动,想象:陀螺转动时,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能想象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5)模拟实验三:在一个球上贴几个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让球自转的同时,想办法让小人能看见教室一面墙上的“北极星”不动。
(6)阅读P83页的资料,研讨一年中北极星“不动”的原因。
三、拓展:
1、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铁轴要做成倾斜的
2、交流:地球自转还有什么特点?填写P83页的表格。
板书设计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科学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探索弯管的秘密。
2、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科学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验证的方法。
3、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初步获得有关材料特性的经验。
活动准备:弯管、小盘、手电筒、棉签、带螺母的线人手一份,水彩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获得有关材料特性的经验。
活动难点:初步掌握科学验证的方法。
活动分析:
1、介绍材料,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向幼儿介绍弯管、小盘、手电筒、棉签、带螺母的线等材料,设置情景“赛跑看谁能通过弯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2、预测实验结果
出示实验预测记录表,和大家一起讨论,谁能够通过弯管。通过举手表决的方法得出预测结论,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记录,同时向幼儿示范正确记录的方法。
3、验证并记录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积极的动手操作,将结论记录下来。
(2)将实验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以上是活动的难点部分,采用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形式,运用操作法、讨论法、验证法进行突破。
4、联系生活实际,获得知识经验
结合记录表和操作材料,共同讨论:空气和带螺母的线为什么能过弯管?棉签和光线为什么不能过弯管?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重在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进行突破。
5、活动延伸: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棉签通过弯管?
6、活动评价:表扬活动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的幼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