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

时间:2025-08-09 01:18:22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1

其实,近年来随着文明祭扫理念的渐入人心,“鲜花代替纸钱”“丝带寄托哀思”“时空信箱”等“云祭祀”的方式已经渐成新风,成为缅怀先人的.方式。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倡导文明祭扫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推行绿色殡葬的文明进步要求。慎终追远、传承孝道,情重于心,不拘于形。这种更绿色、更低碳、更环保的祭扫方式,也让清明习俗更具“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时代深意。如果说祭奠和踏青是古人赋予清明节的内涵,那么,传播文明则是今天人们赋予清明节的新内涵。

今年清明,我们不妨通过网络祭扫、家庭追思、踏青遥祭、撰文抒怀等“云祭扫”的方式祭奠逝者、缅怀先人,做一个引领文明祭祀新风尚的践行者。尤其在疫情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做好自身防护、减少出行和聚会,就是减少疫情防控的压力,就是对逝者的告慰。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2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悄然而至。清明节是忧伤的,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是美好的,画风尽是“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日。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此情此景,在今日城市虽已不太容易见到,但那份心境,却从历史古卷里走来,至今从未散去。

不论是烈士陵园里列队行礼的中小学生,还是去往城郊公墓路上的堵车长龙,抑或乡野村头回乡上坟的年轻后生,人们都在用行动,共同传承着这个节日的厚重深远。今时今日之清明节,既延续了传统节日的悠久历史,又有着契合当下的别样内涵。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清明节的悲凉之词向来很多,仔细想想,却是自然规律。既已然归于尘土,终将彻底归于尘土。并不是所有坟墓都有后人祭扫,无非时间还不够长而已,这一点理应淡然视之。今人对于身后事,早不像古人那般看法,倒是福建沿海仍在大建豪华“活人墓”,让人感觉分外诧异,仿佛一夜回到厚葬之两汉。

尽孝应在亲在时,驾鹤去后无意义。清明节,我们要凭吊的,是一份浓稠的相思,要表达的,是一份深深的怀念。只要心灵足够虔诚,祭祀形式和祭品种类,都不重要,网上祭祖之类也很不错,一瓣心香,一厄泪酒,足矣。倒是某些“骗鬼”的“清明套餐”,又是烧“情人”,又是烧“奢侈品”,近乎亵渎矣。

悼念亲人,让我们懂得很多,比如你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然则逝者已矣,阴阳两隔的'怀念,终究只有活人能够体会。追思先人惦念亡者,仍是为了活着的人能够好好活着。祭奠先人的祭品不是别的,是时时总会记起的淡淡思念;悼念先人的方式也不是别的,是更好去爱身边的亲人。

满街杨柳绿丝烟,最美不过四月天。在万物生长的美好春光里,我们慎终追远,亦催护新生。不妨少一点“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的沉重,多一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闲适。

古人在清明前后的文娱活动,本就丰富多彩,插柳、斗鸡、蹴鞠,不一而足,甚至多有“户外野餐暨相亲大会”举行。现代人的清明节,假期固然短暂,却也不应辜负这大好春光。在一年里的季节,就该享受人间最美的春色。

清明节滋润了传统,也记住了乡愁。邀上亲人朋友,赏花踏青,亲近自然,已成越来越多人的共同选择。尤其是,阡陌乡村此刻正是一派田园风光,气温适宜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吸引着来自钢筋水泥丛林的无数访客。

仿佛,那些潜藏在古老文化基因和古诗古词中的优美意境,一瞬间又回到了人们的眼前。这是去不掉的乡愁情结,也是割不断的文化记忆。在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中,在亲近传统和亲近自然中,清明节让我们回望了过去,亦找回了自己。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3

又是一年春草绿,慎终追远祭先人。清明节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每逢清明,扫墓祭祀、外出踏青、插柳寄情等祭祀活动,无疑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随着乡风文明的浸润,清明节祭祀方式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人们更多地将着力点放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追忆美德上,从之前的`倚重实物实地祭祀,逐步向传承慎终追远优秀传统文化转变,尊重生命、孝老敬亲、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正得以倡导和弘扬。

清明祭祀在心不在形,处处当显文明风。献一束花、系一丝带、植一棵树、种一抹绿等从简文明祭扫方式,静静地祭拜故去亲人,一样寄托着我们的哀思;家庭追思会、讲先人励志故事、书写寄语等绿色低碳方式,照样可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踏青或遥祭、诵读经典等健康的清明节日生活方式,在丰富我们传统节日内涵的同时,缅怀先烈、祭奠逝者之情一分不减。其实,变化的只是祭扫的形式,不变的始终是在缅怀与无限追思中,我们对自然的无限敬畏和对生活的那份挚爱。

清明祭扫重在表达感情,生者平安就是对逝者的告慰。在清明祭扫中,我们弘扬和传承的始终是流淌在血脉之中的孝老爱亲、优良家教家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须从自身做起,倡导并践行“孝行重在当下、厚祭不如孝养”观念,对在世老人多一份孝心,时刻将他们的喜怒哀乐、安危冷暖牵挂于心,真正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4

我校把学生自办“清明节日小报”主题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要根据我校自身情况,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细化主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倡导创作主体的自主性,注重创作内容的丰富性,突出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增强活动的广泛性和实效性。活动方案一经公布,活动负责人高校长及时召开了班主任会,落实了此项活动。每班按小组活动,确立创办主题后,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

发动学生收集活动的相关资料,可参照清明节节日资料、参与活动情况、自我感受表达等板块并注意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来组织小报内容。在活动中注重创新形式,灵活采取个人、小组、班级等方式发动学生通过校刊校报、手抄报、网页等创造性采编各具特色的小报。在活动中注重创新形式,可灵活采取个人、小组、班级等方式,创造性地编制各具特色的小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还分别到社区、到图书室、在网上等多种渠道进行收集工作。

因此,不仅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中国传统的节日,从而深刻认识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培养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这次活动各班共上交小报作品近30多幅,每 ……此处隐藏5253个字……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象五线谱哇!时停时舞的燕子正象是五线谱上的音符,正演奏着一首欢快的“春之歌”。

弯弯曲曲的小路旁,杨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桃花露出了粉红的笑脸,梨花绽开雪白的脸庞,它们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细细观察,那一滴滴雨珠在花瓣上滚动着,好似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小草似乎也不甘寂寞,争先恐后地从褐色的土壤里探出青绿色、细嫩的小手,也许是它要和春天来个亲密接触吧!绿的芽,红的花,青的草都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把田野小径装扮得分外美丽。

继续向纵深前进,眼前出现一条小溪。清澈的溪水“哗啦啦”地拍打着石块,欢快地流着。潺潺流水中,几条不知名的小鱼顺流而下,享受着“免费旅游”地快乐。

小溪边的'草地上,聚集了许多出门踏青的游人。绿草地上的那一顶顶帐篷似朵朵大蘑菇,五彩缤纷。老人三五成群打着太极拳。草地上不时响起“咯咯咯”的笑声,那是小朋友开心地笑。你看,它们不顾雨点的凉意,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清明节是美好的节日,更是我们外出踏青的好时光。我爱清明,更爱那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古诗《清明》。

今天是4月5日,我爸爸一大早就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似的。”妈妈和我一唱一和,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八口人来到祖坟前面,伯母和妈妈先是仔细地把祖坟上的`杂草拔干净,接着又将带来的一些水果,菜和茶杯放在墓碑前。同时,爸爸和伯父点燃了鞭炮,爷爷和奶奶点了几柱香。我和姐姐学着爷爷和奶奶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也听不清,但是我在心中念念有词说到:“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宗。”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处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伯父拿出酒,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在墓碑前面的土地上。

祭奠好祖先后,我们一家人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途中,我心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个有用的人,好好孝敬长辈。”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18

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不过在清明节前夕思维时代学校还是举办了活动。清明节期间电视台也会播出相应的节目。每年基本都会选不同的学校或者是事业单位来报道,作为这座城市里最好也是规模最大的私立学校,今年清明节祭扫活动选这所学校新闻也是无可厚非。

学校领导考虑到电视台录像要找形象好的人来撑门面,于是就找来了林岚和简枫,还有其他几位年龄大小不一但都是气质不错的老师,并且贴心地为他们找好代课老师。除了老师、领导们,还有初中部两个班的学生参加活动,坐着大巴车两个小时才到达墓园。

清明节的天气还带着些凉意,林岚一下车就打了个寒战。因为活动要求,她只穿着单薄的职业西装套裙,光腿神器的御寒效果也极其有限。

活动开场了,同学们站在墓碑前默哀。带着寒意的风已经让林岚身上发冷,她瑟缩了一下,但愿活动快点结束。可是上天仿佛在故意捉弄她,没多久就下起了细雨。林岚冒着雨上前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摄影师阅尽过来人,看到她眉目如画气质柔弱又不失优雅立刻架起摄像机拍个不停。

一番发言下来,林岚已是手脚冰凉,腹部深处也一阵阵发冷。她体弱不胜风寒,被冷风冷雨一激,她的肠胃就受不了。迎面的冷风几乎是直吹进了她的肚子,起初只是有点不舒服,可雨越下越大,湿透的衣服被风一吹更是冰冷地紧贴在肚子上,就在这时林岚也感到寒意伴着沉重的闷痛在肚腹里扩散开来,胃也难受起来。林岚弯下身子,想要稍微抵挡这寒风冷雨,也勉强压制着腹部的疼痛。

摄影师拍完了学生的镜头,领导便让各班主任先把学生们领回车上。林岚不是班任,坐在座位上等待。

片刻,摄影师又过来了。“摄像师说坐直点,在录像呢。”一旁的同事刘婧低声对林岚说。林岚听到声音不得不慢慢直起身来稍微整理一下头发,又擦了擦头上汗和雨水。这无意间的动作却更给她添了娇柔动人,同样是女子的刘婧都嫉妒起来,又心想美人就是上天垂青,就连拍摄的镜头都更多。林岚却顾不上这些,她心里祈祷着肚子千万不要疼得更厉害,神情凝重目视前方。摄影师换着角度拍了几分钟,林岚度秒如年,腹痛不见减轻,虽勉强坐直身体,交叠的双手却不由握得越来越紧,骨节都已经发白。

摄影师一走,林岚如释重负地弓下腰去,肚子里的疼痛又重了一些,疼得她微微喘息,后背也浸出了冷汗。她不敢按揉疼痛的'腹部,既是不想被知道肠胃疼痛也是因为湿冷的衣服贴在身上极其难受。但是坐在另一侧的简枫已经从那苍白的脸色和微蹙的眉头敏锐觉察出了她的异样。

终于提前结束了拍摄,雨还是没停。老师们也匆匆往车上跑,路上简枫脱下自己的西服外套披在了林岚身上。刘婧见状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高冷如他为何也有献殷勤的一面?

林岚和简枫还有几位老师、领导一共十几人坐一辆中巴,因为他们都不是班主任,而班主任要跟着学生的车。林岚上车后把衣服给了简枫便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角落,没想到简枫也跟过来坐在旁边,她不好说什么也就罢了。

车启动了,回程开启,清明节祭扫也到此结束。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19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收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