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调查报告

时间:2025-08-30 23:42:23
幼儿园调查报告

幼儿园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调查报告1

随着现代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关注到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在传统观念中,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家长开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也是的非常重要观念。 对于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于课程的了解及态度,对于我们实施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这个调查问卷,我觉得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还有很大的不足。

(一)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转变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观念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家长对于我们 “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思想不是很理解,在家长的眼中正规的教学活动才是课程,家长对于课程的理解误差,也折射出家长对于我们课程的不了解,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把家长请进我们的课程中,零距离与课程对话,利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并通过介绍与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是如何将一日生活以游戏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如我们是如何在就餐时间让孩子学习单双数的;如何在盥洗的时候让孩子学习排队与等待的;如何在散步的时间引导孩子去观察周围世界变化的……让家长在真真切切的情境中感受自己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皆是幼儿园课程。

家长对于课程的不了解还体现在了对于课程目标的不清晰,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于家长宣传的课程目标不够所造成的,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对于目标的呈现不够,“课程中追求的东西是能够客体化的。在这个环境当中是能体现出来的,物化的,能够看得出来的”就算家长对于我们的周目标是比较了解的,但是这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真正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课程目标,我想如何在环境中体现出目标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的。

(二)通过多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

家长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他们了解课程内容的需求。从家长了解我们课程的方式中,教师的介绍、幼儿的口述及幼儿园的环境都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从教师介绍来说,我觉得首先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论坛等形式让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其次通过平时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把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传递给我们的家长;最后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成长档案中一些书面的叙事评语等形式让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及孩子表现一个更细致的了解。

从幼儿口述来说,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间层次,所谓的“前”就是就是在让家长参与课程材料的提供时,让孩子说说我们即将开展什么活动,需要准备一些材料。所谓的“中”就是在系列、综合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去寻求家长的傍黑组,这样的语言交流其实也是让家长了解课程的一个途径,如我们在开展“昆虫化装舞会”的过程中,是一个小组形式的活动,每组幼儿自己确定小组的表演节目,分头准备,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请求家长的帮助,家长也会以询问的方式来了解。所谓的“后”就是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把作品拿回家想爸爸妈妈来介绍,或者是让孩子回家后继续创编。通过这三种层次的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我相信家长是比较容易能知道幼儿园最近在开展什么课程内容的。

从幼儿园的环境来说,具体来讲是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家长通过主题墙的形式来了解幼儿园课程,我们说“环境要课程话,也就是说环境要动态的变化的,是要能追随幼儿的生成活动的,不是盲目的跟随。我们在寻找追随孩子的课程,教育者心中是有目的的',是有大目标的,不断接纳孩子生成的新目标调整自己,是追随。不断追随幼儿的生成活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我们的环境应该是动态的”如果说我们的环境一成不变,试想家长怎么能从环境中去了解我们课程的进展,如我们在开展“医院”主题时,家长看到我们搭建的一个小医院,就知道了我们正在开展的是医院活动;家长也从孩子主题墙饰的“捉昆虫”照片中,知道我们带领孩子去操场实地认识了昆虫;家长更能从孩子的电线造型中知道了带来电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环境是一个无声的窗口,所以我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可以通过主题网络、活动照片、幼儿作品等等环境形式,让家长一目了然地了解我们的课程内容。

(三)发挥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散播课程理念

家长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样,在对于课程理解这一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差距,有的家长对于课程态度积极、热心参与,他们往往是非常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对于这一类的家长,我们应该多表扬、多宣传,让家长感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另外,就是充当课程宣传员的角色,让家长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认知风格、发展特征,向其他家长进行课程理念的宣传。另外,通过我们为家长创设条件,提供家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家园论坛上让家长围绕幼儿在课程中表现引导家长来展开讨论,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借此方式不仅让家长们获得互动和交流,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家长们的想法和看法,也能更有针对性的在哪一方面向家长宣传我们的课程理念。

[参考书目]

1.唐淑主编《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2.黄琼 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程改革实践中所关注的问题 http://xuming.blogdriver.com

3、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 学前教育研究 20xx年6月

4.杨凯红 浅谈如何激发家长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 学前教育研究 20xx年07.08月

幼儿园调查报告2

单 位:教育科学学院XX级1班

指导教师:陈祖国

作 者:胡明泉

实践单位:聊城市新区教育办实验幼儿园

实践时间:XX年07月16日

一、概述

幼儿园安全是指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因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幼儿园安全问题已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XX年7月16号至7月20号,我来到聊城市新区教育办实验幼儿园进行关于“幼儿园安全问题”的社会实践,在为期五天的实践与亲身感受中使我对幼儿园安全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实践报告关键词:幼儿园、安全、制度保证

二、调查目的:

虽然妈妈们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不一样,但有 ……此处隐藏28087个字……动区中根据需要自己搜集。

活动程序:

1、讨论观察内容;

2、分组设计制作调查报告;

3、搜集作报告使用的工具材料;

4、分组观察、记录,完成本组调查报告;

5、讨论观察结果,提出树的相关问题。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去资料查询室查找小朋友提出的“树的相关问题”的资料。

幼儿园调查报告15

一、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总体情况

幼儿园区角活动能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跟家自主的学习天地,让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幼儿园各班都能够积极的开设区角游戏活动,并积极组织开展区角游戏活动。区角设置多以阅读区、美工区、娃娃家、自然角、科探区、操作区、建构区为主。教师能根据集中教育活动延伸区角游戏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做做、玩玩、看看、想想等)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在游戏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获得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二、幼儿园区角游戏中较好的方面

1、在游戏价值理解上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理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游戏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在区角游戏活中教师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没有教师不喜欢组织游戏活动,能够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的游戏区,并投放相应的不同层次的去交材料。

3、大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前都有计划有安排,不是随心所欲地安排游戏活动;

4、在活动后教师都能给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话语权,认识到孩子有能力评价自己的活动。

三、组织开展区角游戏方面存在的不足

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整个班级儿童参与的情况,所以对于在区域活动中要观察、倾听、有效指导等都不能较好的得到落实,以致区域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游戏的目的性不强;

2、在区角游戏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分散;

3、教师在设置班级区域游戏室要考虑区域游戏与主题的匹配,又要考虑所选游戏的年龄阶段的要求,有时就会顾此失彼。

4、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比较少的。有的班级区角投放材料比较丰富多样,幼儿在选择时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材料却从没用到过。有的班级提供的区角游戏材料比较少下造成有时一件材料会被多次重复使用。

5、教师介入较多,教师会不时的提醒幼儿该用什么,不能用什么,该怎么做等等。幼儿在活动中就会失去主动性,有的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玩一会就提出要退出,持久探究的能力不够。

四、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一)区角布置应以幼儿为主体

区角活动环境的设置是为了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开发,因此设置区角时,必须以孩子为中心,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在区角设置时,区角中有关的学习内容应该适合幼儿,包括科学小常识,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件。以幼儿能够理解的形式展现,可以制作各种图片,播放相关的动画片等形式。其次,区角选择的各种材料,必须安全,不能威胁幼儿生命安全。材料不能过大、过重,在摆放材料时,应放在孩子能够拿到的地方,不能过高。最后,在展示幼儿的成品时,不能以美观为标准,漂亮的就摆放在展示柜上,不漂亮的就扔掉,这样打击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应该把孩子的作品都摆放上,每天一换。教师也不能为了美观,把自己制作的摆放上去,这样就失去了设置区角的意义。总之,一切以幼儿为中心。

(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材料是区角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不同的操作材料会引发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活动。在选择区角活动的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到材料的结构队幼儿活动的影响。一般来说,高结构的操作材料意图明确,只要操作成功,幼儿即可获得某种知识或某项经验。另外,高结构材料的操作过程往往也有一定的程序性,比较容易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但是,结构化程度高的活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于高结构的材料来说,低结构的`活动材料更容易使幼儿萌发探索的欲望,使其始终对材料抱有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还可以更深入地感知材料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并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主探索的乐趣。

(三)材料的操作灵活性

在幼儿的活动中,每一种操作材料都应该蕴含多种变化,以使幼儿通过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获得不同的体验。操作方法的灵活性可以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使材料的利用价值得到提升。除了同种材料操作方法的多样性以外,材料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多种材料的组合形式上。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存在组合的潜在空间。材料的灵活性会给幼儿的活动不断地提供新的变化和刺激,从而推动其活动进展,使之在尝试的过程中将活动不断扩大,不断深入。

在选择区角活动的材料时,还要鼓励幼儿参与到准备工作中来。现代教育强调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育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幼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主体意识,从而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在师幼共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在活动中,他们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还是关注事物的外在形态,因而对色彩、形状、大小比较敏感。 所以,在为中班幼儿准备区角活动的材料时,教师就应该注意对材料的这几种物理特性的选择。另外,操作材料的材质对幼儿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选择质感明显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各种材料的特性,从而在清晰、明确的认识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材料。

(四)教师应先观察,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实施指导,观察先行。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与反思自己的工作状况,即区角活动种类与位置是否适当,也是教师介入与指导幼儿活动的前提。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幼儿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充分获得发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指导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是否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在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想象发生。

(五)介入的艺术性

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有时还是旁观者,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是调解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

《幼儿园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